【卡優新聞網】
國內密度極高的便利商店,除了商品銷售競爭外,現在戰火也延燒到各項便民服務上。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雖然便利商店已經堪稱是生活上的好幫手,但如果能再提供更多創新服務時,高達34%民眾都希望能增設「代收郵件、掛號、包裹」。
台灣目前共有9,000多家便利商店,從最早期的販賣零售商品,已逐漸轉為處理民眾日常大小所需,包括代收各項規費、提款、影印傳真、宅急便等,甚至空間許可,部分超商還提供桌椅休憩,郊外地區更開放洗手間、增設停車場等。
從TNS RI模範市場研究公司調查發現,雖然便民服務種類已經如此繁多,但仍有許多民眾希望便利商店能「代收郵件、掛號、包裹」,如此一來,即便單身自己住的上班族,每天任何時段都可以前往領取。
TNS RI模範市場研究公司認為,目前台灣便利商店提供的收件服務,都僅限於特定的合作運輸公司,在便利性上還多了一層限制,如果能在「符合郵政法規」的前提下,增設代替附近居民收取掛號信件或普通包裹貨物,不但能夠讓民眾感覺更便利,郵務或送貨人員也可以省去來回投遞的時間與成本。
同時消費者對於「金融」與「網路電器」使用服務的需求也很高。在金融服務方面,有三成的受訪者希望能夠「使用信用卡刷卡付費」,26%的民眾期望「提款機附設存款或補摺功能」。
另外,不少民眾期望能「提供無線上網服務」(29%)、「手機快速充電服務」(24%)、「提供公用電腦上網」(22%)等。
對於便利商店提出的服務需求,也會因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像三大都會區以外的地區,網路普及率相對較低,因此對於網路相關服務的需求較殷切。東部民眾則可能受到交通往來需要,普遍渴望提供「取火車票、客運車票」的服務,明顯比西半部地區強烈許多。
TNS RI模範市場研究公司強調,對於消費者而言,在便利超商購物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能順便享受所提供的便利服務,更能為品牌營造出親切又方便的形象,也能提高便利服務的營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