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明(27)天是五都選舉投票日,各政黨都把握最後的時間進行最後衝刺,究竟誰會當選明天晚上就會見分曉,這段時間以來各候選人都提出了不少「願景」,但是我們關心的是何時才能實現。
筆者個人通常會把票投給政見比較有機會實現的候選人,因為每個候選人的口號都喊的很漂亮,但是能實現的卻沒幾個。我更會從周遭生活觀察,這些年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變化,用來印證哪一黨的候選人比較用心,期望這次的選舉能真正做到選賢與能。
執政黨這次原本認為十拿九穩的台北市及新北市都遇到空前的挑戰,在選前倒數幾天的時刻,大打財經政績的廣告。他們認為亮眼的經濟數據,一定會得到人民的肯定。回顧過去這一年,不知道有多少專家學者一再告訴政府,別沉溺在帳面的數字,人民真實的感受最重要。
看看周遭的親朋好友,工作有更好找了嗎?有加薪嗎?買的起房子嗎?年輕夫婦敢生小孩嗎?如果我們的國民所得創新高、經濟成長創新高,人民的「貧窮感」還會這麼強烈嗎?這就很像一家財務報表亮麗的公司,底下的員工卻長達2年沒有加薪,試想這些員工對於公司的財務數字會相信嗎?對公司還會有熱情嗎?
這幾天有份雜誌發表一篇調查,年收入超過百萬的家庭有七成感覺到貧窮,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房屋貸款,這印證了老一輩人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有不有錢,不在於賺多少,而是存下多少」。
筆者10年前在台北縣住的房子,當初購入是800多萬,目前該區的房價大概已經漲到1,300萬左右,這10年房價漲了5成,但是這十年來台灣的薪資水準卻是倒退的。政府一再宣稱亮眼的經濟數據,真的對我們有用嗎?如果經濟成長率越高、人民貧窮感卻越高;如果國民年所得上升、但是買不起房子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失業率逐漸下降、但是就業品質越來越差,這些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你的小孩接受教育都要貸款,你能接受嗎?
筆者個人的經濟狀況還算過得去,但是周遭的人卻都面臨著各式不同的沉重經濟壓力,國家亮眼的經濟數據背後,為何卻是越來越多人感到貧窮?兩個政黨都說自己有基本盤,但是這次的選舉將可能打破這樣的傳統,經過多年的政治紛擾,人民應該知道真正能讓自己豐衣足食的政府,才是有用的!
任何稍有財經常識的人都知道數字可以「做」出來,所以我們不要冰冷的數字,我們要真實的感受,如果政府只會透過美麗的數字做包裝,總有一天人民會透過選票搓破這樣的假象。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延伸閱讀:
中產階級弱勢化 77.7%深覺貧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