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行動載具當道,正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行動上網搭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從明(100)年起勢將成為主流,不僅產業界正視這股趨勢,國內銀行更紛紛投入市場,包括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花旗銀行,都在今年陸續推出行動銀行相關服務。
根據花旗銀行「行動生活全台線上大調查」顯示,現階段台灣民眾當中,有高達七成以上都知道行動銀行,而且已經有使用的比例佔11%,其中有意願使用的人口佔25%,因此預估未來一年行動銀行的使用比率將可望超過三成。
花旗電子銀行暨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宋志強表示,從報告數據分析,目前使用行動銀行的族群,大多集中在35~39歲,職業主要為中高階主管,男性比率高於女性,且教育程度與所得也相對較高。隨著行動載具越來越普及化,未來一年使用行動銀行的民眾,預期將擴散到基層中堅份子與白領階段。
現在接觸過行動銀行的民眾,主要使用功能為繳款,包括信用卡、停車費等,以及查詢帳戶資料,但也越來越高的比例,會用於購物交易,像是訂票、劃位等。
資策會產業支援處副處長蕭美麗指出,從國外例子來看,透過網路購物與實體店面消費的人數已經達1:1,未來支付方式、行動銀行等現金流與零售商提供的服務進行整合,將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發揮。
中華電信副總經理李炎松也認為,中華電信行動上網的客戶數已達75萬人,明年預估在智慧型手機大幅成長帶動下,人數會再進一步提升,使得整個生活型態出現變化。
宋志強則表示,花旗銀行目前每月有41%的交易量,已從臨櫃移轉到網路銀行,未來在整個環境趨勢之下,預期會有更多客戶再移轉至行動銀行。
雖然行動銀行提供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金融服務,不過調查報告也指出,民眾還未嘗試的原因,除了交易安全的顧慮,更重要是手機上網資料太昂貴,多數人想等費率下降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