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專欄】
【維特專欄】政府美麗假象 民眾無感相對
感覺沒有規則可循 來自與民誠實溝通

政府公布亮眼成長數據,但人民卻是「無感」(圖/卡優新聞網)

卡優新聞網

  政府終於說實話了!主計處公布今(100)年一月企業的加薪狀況,除了薪資較低的服務業外,其他行業幾乎都是無感加薪。針對此一狀況行政院長吳敦義也發表了看法,他說去(99)年台灣經濟的高成長,是因為相較前(98)年金融海嘯的原因。

 

  當初政府公布亮眼的經濟成長數據時,就有專家提出因為前年的基數太低,所以去年的成長數字才會如此驚人,可是政府當時卻避而不談,只是一再的宣傳台灣經濟成長非常高,人民的好日子快要來了。

 

  同時也信誓旦旦的說,人民將同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如今主計處公布企業加薪的狀況,行政院長只好老實招認,去年經濟高成長就是因為比較基期太低,政府如今還敢把經濟高度成長的口號,掛在嘴邊談論嗎?

 

  人民對於經濟成長的有感或無感,是處在被動狀態,感覺是因應外在的情勢變化所產生的。過去一年,因為政府不斷宣傳經濟成長很高,企業獲利高成長,景氣復甦快,到處都充滿了消費人潮。

 

  有了這些宣傳之後,人民自然會回頭檢視自己是否有受惠?怎麼整個社會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就自己的公司沒有賺大錢?每間公司的年終都拿好幾個月,怎麼就自己的公司只發一個月?

 

  在政府過度的宣傳之下,就算公司有幫自己調薪,只要調薪幅度不夠大,員工都會認為是「無感」調薪,就像一家被宣傳一年可以賺一億的上市公司,結算下來卻只賺了五千萬,投資人對於這五千萬也會「無感」,股價甚至有可能一路往下跌,甚至比一些獲利狀況不佳的企業股價還低,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也是屢見不鮮,可見感覺往往跟實際狀況有一段落差。

 

  因為主計處公布薪資概況,所以讓無感、有感的話題又浮上檯面,既然是「感覺」,那就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也不是政府或企業短時間可以改變的,筆者認為政府在面對社會大眾時,只要說明目前實際狀況就好,不用過度渲染。

 

  以去年的經濟高成長為例,也要讓民眾知道因為前年的成長太低,所以才會有去年那麼驚人的成長數字,只要誠實的與民眾溝通,就不會產生有感或無感的社會問題,否則美麗的假象總有戳破的一天,「無感」所累積的民怨也是政府自己造成的,怪不了別人。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2011/03/29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 關於卡優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5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錦州街25號5樓 TEL:(02)2522-338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尚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