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卡債風暴在去年(2006)讓銀行中箭落馬、虧損連連,雖然整個信用卡市場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但是簽帳金額卻沒有明顯的萎縮,甚至比起2004年成長不少。可見卡債對於一般持卡人而言,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各家銀行在2006年不論是新卡的推出或是舊卡的續發,發卡量都明顯減少;加上聯名卡或認同卡紛紛在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而停卡;卡友權益的縮減也讓持卡人卻步,種種原因造成信用卡市場進入了冰河期。但是刷卡消費的力道,卻沒有明顯下降。
根據金管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06年全年總刷卡金額為1兆3千8百多億元,與2005年的總刷卡金額1兆4千2百億元相比較,僅僅下滑了2.85%(約4百多億元)。但比起2004年而言,卻有著大幅的成長,刷卡金額增加了1260億元,成長10.04%。
反而在金管會的強力督促下,循環信用餘額有著明顯的下降,從2006年的近5000億元下降到3500億元,降幅達到30%,顯然循環信用已獲得良好控制。然而中國信託與美商花旗銀行則是循環信用餘額的大戶,分別有408億元與404億元的餘額,各佔總體餘額的11.6%、11.5%。
預借現金的項目,也有明顯的管控,2006全年總額約有800億元,比起2005年的2155億元而言,下降了有1355億元之多,但是,一向保守的花旗銀行,卻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光是2006年的預借現金總額就高達近240億元,佔市場總額近三成(27.1%),相當引人注意。(如下表)
從金管會所公佈的資料可以明顯看出,信用卡流通卡數2006年減少超過700萬張(減少15.8%),但是簽帳金額減少不到3%。可見持卡人在卡債風暴中,已經學會處理手上的呆卡,集中使用優惠較高的信用卡。
然而,銀行卻因循環信用及預借現金的利息收入大幅減少,而開始縮減信用卡福利,進而賺取微利的刷卡手續費。因此,卡債風暴對於信用卡市場有了瘦身的功效,呆卡減少、福利減少,但是也反映出使用信用卡消費的習慣,已逐漸被消費者接受。銀行若是要在今年有所成長,掌握持卡人消費習性,將是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