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周日在家看到遠東航空即將復飛的新聞,這消息竟然讓我心中產生一絲的感動,過去大學時代只要一放假,我就會搭乘遠航的班機回台南,所以遠航在我的大學記憶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
三年前當遠航傳出被掏空需要重整的消息時,我心中只想「怎麼可能起死回生」,因為台灣許多重整或下市的公司,幾乎都沒有好消息傳出,所以這次遠航復飛成功,對於我來說就好像一位好朋友活了過來,而對於這三年堅守崗位的員工,也是最好的回報,但是除了遠航之外,有多少家出問題的公司可以這麼幸運?投資者的損失又該找誰要?
回顧過去十年,除了遠航之外,大家比較有記憶的上市櫃公司下市或破產案例就屬東帝士、力霸等等,這些公司除了造成無數小股東財務上的損失之外,更造成了數千家庭面臨失業的危機。
每當企業財務危機的事件發生,公司負責人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出面向社會大眾喊話,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主要負責人就會潛逃到國外過著逍遙的日子,把爛攤子留給社會及政府來收拾。
捅出遠航大婁子的負責人目前不知下落,想必應該是安穩的躲在世界上某個角落,享受著那掏空的數十億資產,如果不是遠航的品牌有價值,以及航空業的特殊性,遠航是否能夠重整成功還是個大問號,不過至少我們看到只要有心去做,一家已經倒下的公司,還是有再站起來的一天。
遠航的案例證明,只要找到正確的投資者,有心經營就可能東山再起。可是台灣的現況,卻是企業主留下爛攤子也無心再起,政府視這些問題企業為燙手山芋,把爛攤子留給社會的原始負責人,永遠都是最後的贏家,倒楣的是員工及一般投資人。
台灣已經有太多白手起家成功的案例,但是卻缺乏企業倒下後還能東山再起的模範,那些曾經造成台灣經濟動盪的失敗企業家,應該好好看看遠航的案例,不管遠航未來的經營績效如何,整個社會都應該給遠航正面的鼓勵,也值得那些目前在事業上遇到困境的企業家好好深思,能夠從逆境破繭而出的企業,將會更受人尊敬。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