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隨著兩岸三地貿易的頻繁,以及亞洲勢力的抬頭,使得1000大企業調查,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天下雜誌》於今(17)日公布其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營企業獨佔龍頭,角色比重日益增加,而台灣鴻海精密則是擠下香港匯豐控股,奪下兩岸三地民營企業的首位,最賺錢10大則全是香港、上海掛牌的企業。
《天下雜誌》以去(2010)年為基準,依據台灣、香港、上海、深圳等4個證券市場掛牌交易公司的財報營收,進行「2011年兩岸三地1000大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國營企業日漸位居要角,「中國石油化工」、「中國石油天然氣」分居千大企業一、二名,前50大中,光中國掛牌企業即有31個席次,角色逐漸吃重。
在台灣企業方面,今(2011)年共有12家企業擠進前50大,包括鴻海精密、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台塑石化、宏碁、和碩科技、緯創資通、友達、富邦金控等。其中鴻海精密突破重圍,擠下去年稱霸的香港匯豐控股,成為兩岸三地第一大民營企業。
根據《天下雜誌》資料顯示,去年兩岸三地千大企業的總營收約新台幣128兆9,947億元,較前(2009)年成長31.22%。獲利率最強的10大企業全在香港或上海掛牌,而中國移動更躍升全球第一大電信營運商,至於台灣最賺錢的台積電,則以稅後純益新台幣1,616億元,位居第12名。
受到中國內需市場鼓舞,服務業成為高速成長的產業,千大排行中就佔了343家,總營收超過新台幣36兆元,比去年增加5.6兆元,成長最快的前50大中,更佔據一半席次,其中13家從事房地產開發,同時最賺錢前10強中也佔去9名,顯示中國經濟正朝向以內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轉型時刻。
《天下雜誌》表示,今年計有100家企業新進榜,像英國保誠、中國農民銀行、和碩科技等都是去年上市、即刻入榜的生力軍,然而,這也意味著有十分之一的企業遭到汰換,顯示兩岸企業各有不同的難題待挑戰。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指出,中國企業偏好先做「大」,再談「管理」,「組織精實」與「強化管理」,因而成為陸企營運的關鍵;而台灣企業的經營模式是「先做優、接著做強、然後做大」,面對中國爆炸性的內需市場,則可能出現「產品世代交替」、「代工微利化」等產業轉型的挑戰。
2010「兩岸三地1000大」調查前10強及最賺錢10強,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