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監察院日前通過了一項糾正案,對象是行政院、教育部,而糾正原因是將近3成的經濟成長果實未能全民共享,最該負責的是行政院及教育部。監察院並提出四項調查結果,恐怕會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也會改變你我原本的價值觀。
監院的四項結果,包括:1.促進經濟繁榮並不能解決失業問題;2.科技業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傳統產業少;3.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造成薪水停滯;4.大學學歷失業率比國中學歷高。而這些結果可以讓政府及社會大眾好好反省,我們的未來到底要怎麼走下去。
針對調查結果的1~3項,筆者過去的文章都有發表過相同的看法,所以這次第4項的結果是讓我感觸最深的,近年來有很多人呼籲政府要重視技職教育,讓一些不喜歡升學考試的孩子,可以學得一技之長。可是卻發現台灣技職教育的師資不夠,大部份的老師都只有理論,而沒有實際操作經驗,這樣的技職教育是不會成功的。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教育逐漸走向通才教育,培養一技之長的觀念,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甚至一些專門提供技職教育的學校,還被貼上只有壞學生才去念的標籤。但是這幾年社會氛圍逐漸轉變,許多學歷不高的人,靠一技之長闖出一片天的案例比比皆是,這才讓人驚覺原來高學歷不是成功的唯一保證。
筆者住家附近有間小修車廠,負責人大約30幾歲,我的車子如果有小毛病都會找他處理,我記得以前跟他聊過失業的問題,他說會修車所以餓不死人。而他的學歷只有高職畢業,一間小小的修車行,每個月他大概可以賺8~10萬的淨利。
雖然是黑手行業,錢賺的卻比大部份上班族來的多,景氣越不好的時候,因為大家不敢換新車,所以他反而賺的更多,所以筆者認為政府花大錢創造短期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該重新重視技職教育。
還記得民國60年代台灣的經濟奇蹟怎麼創造出來的嗎?那時候幾乎每個長輩及老師都會跟孩子說「一定要培養一技之長」,當每個人都有謀生能力的時候,經濟成長的果實才有可能全民共享。
一篇監察院的報告詳盡的點出了台灣目前所面臨的困境,當政者如果不能正視這份報告,而繼續沉溺在數字的迷思,經濟或許會持續成長,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將會越來越低,政府要打造的黃金十年,恐怕也將黯然失色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