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惠譽信評日前公布鴻海集團在銀行的授信金額為3,700多億元,此舉引來鴻海集團大動作澄清,事後惠譽也承認自己算錯了。而標準普爾自從把美債降評之後,也引來美國政府重砲評擊亂算一通,標普還是堅持自己的降評是有道理的。
這些國際級的評等機構報告動見觀瞻,任何一言一語都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風暴,可是這些信評機構如果發布錯誤訊息,而造成投資人損失的時候,投資人往往只能自認倒楣。
筆者對這些機構所公布的訊息通常也只是參考,因為真正具有關鍵性影響的報告通常不會公諸於世,也就是說這些機構可能也有其特定的立場,所以各項報告的內容就有賴大家各自表述了。
以惠譽針對鴻海的授信數字為例,若非鴻海馬上提出確切的數字反駁,惠譽豈有可能馬上認錯?以筆者長期的觀察,某些評等機構通常有著專業的傲慢,總認為自己的報告一定是對的,再加上對於金融市場有著深厚的影響力,許多企業對於這些評等機構通常也多採取「忍」字訣,久而久之更讓某些評等機構可以對特定的投資市場上下其手。
所以我認為市場上也應該有專業的機構,來對這些評等單位做公正客觀的評鑑,再以標準普爾調降美債評等為例,如果真如美國政府所說「算錯了」,那麼這陣子全球股民的損失是否可以向標普求償?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美國政府再提出數字來證明標普算錯了,投資人的損失也是回不來了。
筆者一直認為某些評等機構的報告,有特定的操作市場目的,所以長期以來我對某些機構頗反感,尤其他們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更是讓人無法認同。提醒喜歡看評等機構報告來做投資決策的人,某些機構的某些報告就是用來影響投資者的行為,長期下來投資人就成了這些機構任意操弄的棋子。
或許有些投資人從中也曾經獲得小利,但是長期下來你將會發現投資績效並不會特別突出,因為所有的資訊真真假假,還是要靠投資人多方努力做功課,才能清楚分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具有關鍵影響力的報告,絕對不會在大眾媒體上曝光,往後若在媒體上看見某些機構的報告,參考參考就好。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