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上週關於創業之路提到了一些資金的來源及相關運用法則,今天筆者舉兩個實際案例來給大家參考,第一個案例是國內某知名冰品品牌,外商曾經想要併購的過程;第二個案例就是前篇文章曾經提到朋友自行創業,進行到目前為止的一些狀況,公司規模一大一小的案例,提供給大家參考。
多年前我的好朋友曾經在國內某知名的冰品公司擔任行銷企劃經理一職,那時所推出的產品風靡了全台灣,也讓這家老字號的冰品公司重新找回了生機,後來更差點上櫃成功。就在原本規劃公司上櫃的那年,老闆因為炒股賠掉了許多金錢,後來甚至差點把公司都賠了進去,當時在市場上是不小的震撼。
由於這家公司的品牌深具價值,所以某家外商公司有意併購,而我的朋友便是當時主談的窗口,後來破局的原因是在資產計算及負債承接上,雙方認知差距過大。但這位朋友後與我們分享案例時,直接點出幾個重點,一般人的想法是當有人想要尋求共同合作時,往往在營運計畫中會一直強調可以賺多少錢等等,其實這種大型的併購合作案,想要出資的一方對於能否賺錢,其實早就了然於胸,補強本身母企業的體質,才是這些大公司最想要的。
在當時談判過程中,對方只要求合併之後,三個月內公司要恢復正常運作,同時業務、研發及行銷三個部門領導者要原班人馬,由此可見當大型企業在談合作時,要的是合作對象能在最短時間內正常運作,至於能否賺錢,他們事前已經評估好了,所以提醒大家在公司經營到一定階段時,尋求金主投資時千萬不要一昧強調可以賺多少錢,而要提出詳細的可執行方案才是重點。在營運計畫書中最重要的項目是市場分析、行銷規劃、經營團隊及財務分析缺一不可。
第二個案例就是另一個朋友的公司,他成立一家資訊公司,在某些技術他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優勢,於是在他公司成立初期,我目前任職公司的一些外包案子便由他執行。由於品質及價錢各方面都在水準之上,所以我老闆便提出了雙方共同合作的構想,由於我現在公司的策略,並不經營技術團隊,所以當我老闆看到這樣的廠商時,便希望藉由某種形式的合作,補強技術這個領域。
這也應驗了我上面所說,當企業願意跟另一家公司發生關係時,首要就是可以補強企業本體,這樣的合作案才有意義,目前進行到營運計畫書審核的階段,相信不久會有好消息傳出。
最後我在強調一次,尋求金主投資自己時,若金主本身沒有經營事業,那便可以強調獲利模式,但若金主本身有經營企業,能帶給他本身企業的附加價值才會是重點,很多人往往以為只要強調獲利模式,金主就會投資,那就大錯特錯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延伸閱讀:
【維特專欄】創業資金籌措 自有存款必備
【維特專欄】執行力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維特專欄】創業資金保守預估,不要讓夢想沖昏頭
【維特專欄】你要當老闆嗎?創業前的五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