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電影賽德克巴萊正在台灣如火如荼的上映中,透過這部電影,很多人開始對原住民歷史有了興趣,希望大家了解原住民之後,能夠一掃過去對原住民的刻版印象。
很多人對原住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喝米酒、嚼檳榔、打零工維生等等,但是只要深入了解他們,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生活習慣的不同,多數原住民朋友熱情、好客、單純沒有心機,有時跟他們相處反而比都市人來的輕鬆愜意。
因為如此樂天的本性,才會讓外界誤解他們無所事事、不願努力工作,筆者曾經在職場上接觸過幾位原住民朋友,他們樂觀但絕不懶惰,也由於樂觀的個性,反而可以承擔較多的工作,是職場上的好幫手。
過去筆者在職場上共事的原住民朋友,分別來自花蓮、台東。那位來自台東的朋友除了膚色較為黝黑之外,很難從外表看出他是原住民,但是他從不吝嗇告訴周遭的人他從哪裡來、家鄉在哪裡,因為一路念到大學畢業,家鄉的人對他也有較高的期待,他本來也想留在當地工作,但是後來決定來台北闖一闖,賺了錢之後再回鄉發展。
我就曾經問過他,為什麼很多人對於原住民的印象都是休閒重於工作?他說這樣的現象應該是在部落較多,因為原住民在吃的方面大部份能夠自給自足,吃飽了之後,就不會有太多物質欲望,所以才會給外人這樣的印象。
隨著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交流越來越密切,通婚也不在少數,這些年大家對原住民也逐漸改觀,若是身邊也有原住民朋友,可以多花點心思去了解他們,你將會發現他們其實是很可愛的。
筆者上述那位朋友,這兩年已經回到台東,由於他本身從事美術設計工作,回到台東之後就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專門幫當地民宿業者設計裝潢。也因為在台北工作過一陣子,所以了解都市人喜歡什麼樣的民宿氛圍,經由他設計過的民宿都有不錯的口碑,同時也保留了台東當地的特色,深獲當地民宿業者的信賴。
他也不斷的透過網路宣揚傳統原住民文化,號召更多人到台東當地旅遊,替民宿業者帶進不少業績。在賽德克巴萊掀起原住民風潮的這個時候,希望大家能更了解原住民朋友,畢竟大家都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互相了解、互相扶持,才是真正的族群融合。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