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近來台灣電子大廠在中國被停工的消息陸續傳出,也連帶影響這些企業的股價表現,雖然部份企業否認停工的消息,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已經有廠商出面證實停工是真的,如果短期之內無法復工,每月將影響4成的產能。
此消息也讓這家公司的股價馬上重挫跌停,於是各種陰謀論馬上四起,不管各方的猜測為何,證明了中國只要一天不成為法治國家,台商背後的那根刺就永遠都在。在總統宣示要持續擴大兩岸交往的同時,這次的停工事件或許可以讓大家停下腳步思考未來。
有人說這是中美貿易戰爭的開端,所以中國選擇蘋果的供應鏈下手,這樣的分析也不無道理。尤其蘋果是美國人的驕傲,如果中國存心讓美國好看,挑中蘋果供應鏈也是合理的。
如此一來,台灣的電子產業將會受到超級大的衝擊,於是有人說「現在兩岸關係和緩,難道中國不會照顧台灣廠商嗎?」,提出這樣見解的人未免也太過天真!如果中國真得是挑蘋果供應鏈下重手,一來可以警告美國、二來又可以向台灣宣示不配合中國政策的企業下場,何樂而不為?
台灣企業不妨趁這時好好想想,中國這兩年來工資不斷往上漲,環保意識也開始萌芽,經營成本正不斷的墊高中。如果跟台灣相較成本差距不會太大,是否真得有必要不斷把產線移往中國?
再來看看總統最近表示「未來要把中資來台的標準放得更寬」,總統有沒有想過,近來中國各地紛紛開始出現房價下挫、老闆跑路的事件,這代表中國的經濟,已經出現泡沫破裂的徵兆,接下來資金勢必四處逃竄。
此時放寬中資來台,豈不是剛好提供這些逃竄的資金一個新的避風港?台灣現在的體質有辦法承受更多的資金潮嗎?假設台資企業在中國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出現經營警訊,另一方面中國資金又加速席捲台灣,那麼台灣在未來10年會有自主發展的可能性嗎?
兩岸大幅開放在初期看來是個甜美的糖衣,後期卻可能變成會上癮的毒果,如果不考慮台灣自主性的問題,那就不用擔心被中國綁死的可能性,但這真是台灣要的嗎?大家好好想一想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