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米食向來是國人的主食之一,包括米粉、米苔目、粄條等各種形式的米濕製品,常是令饕客愛不釋手的在地美味。但台北市衛生局調查發現,市售米濕製品竟違規添加苯甲酸、水醋酸等防腐劑,恐對肝、腎機能造成影響;而即食食品則驗出大腸桿菌群超標,販售通路均是知名商家。
為了瞭解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傳統市場、製麵店與麵攤所販售的米粉、米苔目、粄條等米濕製品,進行防腐劑、過氧化氫等添加物的抽檢。結果發現,55件抽驗樣品中,共有4件違規,不合格率有7.27%,其中1件是米粉,3件是粄條。
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的規定,由於米粉、米苔目、粄條等米濕製品,屬於國人主食,因此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劑。然而這回抽檢卻有4件商品違規,當中2件驗出俗稱安息香酸的苯甲酸,一旦食入過量,可能會刺激腸胃,進而引起胃痛等不適症狀,甚至影響肝、腎機能的運作。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陳立奇表示,這2件違法添加苯甲酸的商品中,有1件新北市三水街市場某攤商所售出的米粉,苯甲酸的含量高達每公斤5.19公克。若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每公斤攝取量不得超過5毫克計算,等於60公斤的成人,只要吃1碗,就可能衝破安全上限。
除了添加苯甲酸的違規情節外,甚至有1件粄條驗出防腐劑種類中,毒性較強的水醋酸,過量食用恐會傷及肝、腎的運作機能,另有1件則是含有低毒性的己二烯酸,可由人體代謝排出。台北市衛生局指出,防腐劑大多為水溶性,因此烹調前可用清水浸泡40分鐘,以減少殘留量。
同時台北市衛生局針對超商、超市、大賣場、美食街等地,進行即食食品衛生標準、防腐劑與甲醛含量的檢測。結果59件初抽商品中,共有12件衛生標準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達3.4%。經通知業者限期改善後,複抽仍有2件不合格,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新台幣3萬至15萬元不等的罰鍰。
這2件複抽不合格、大腸桿菌群最確數均違反每公克應低於1,000 MPN的商品,分別是由愛買景美店賣出的滷鴨翅,以及萊爾富信東店銷售的切片水果。台北市衛生局主祕姜郁美解釋,大腸桿菌群超標的原因,主要涉及產製過程中,採用不潔水源或工作人員手部遭到汙染所造成。
姜郁美進一步指出,像滷鴨翅這類的熟食商品,經由保溫於60度C以上,可有效殺死細菌;而切片水果則可冷藏於7度C以下,將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此,愛買與萊爾富均回應表示,目前問題商品已全部下架,正積極檢討問題環節,待品質檢核通關,商品才會再重新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