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第三季法說會輪番上陣,繼玉山金控、國泰金控後,中信金於今(3)日舉行法說,公布今(100)年前三季累計稅後盈餘達145.2億,年成長率為31.8%,每股稅後純益(EPS)1.29元,其中第三季稅後盈餘62.61億元。同時,中信金更積極布局登陸計畫,已遞件申請成立上海分行,努力搶攻中國的金融市場。
中信金自結今年前三季的稅後的股東報酬率(ROE)與資產報酬率(ROA)分別為13.66%、1.03%,雙雙創下卡債風暴後的歷史新高,光是中信銀就貢獻126.69億,主要獲利原因為放款金額成長、利差放大,以及呆帳存提費用降低。
截至今年九月底為止,中信銀放款餘額高達1兆820億,比起去(99)年同期提升9%,其中以無擔保消費性貸款成長最為顯著,較去年同期多出20.4%;而前三季的法人放款則受惠於國內企業與海外台商資金需求增加,讓年增率也有11.4%的增幅。
淨利差(NIM)表現同樣亮眼,已連續成長三個季度,累計整體上升至1.58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單季的淨利息收入比起去年同期成長幅度為9.1%。儘管外界普遍看壞第四季景氣成長,不過中信金卻認為,第四季的淨利差(NIM)有希望再度拉高,全年獲利更有機會上看200億。
儘管歐債風暴導致全球股市大幅震盪,但今年前三季的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仍有3%的年成長率,然而受到金管會新的信用卡手續費規範、34號公報的影響下,整體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少了2.3%。
另外,中信銀在茂德呆帳認列比例達73.95%,但綜觀整體資產品質仍屬穩健良好,截至九月底止,逾期放款為0.71%,呆帳覆蓋率達166.62%,中信金和中信銀的資本適足率分別為132.75%、14.71%。
而甫於11月1日完成交割的大都會人壽併購案,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指出,最快將於明年1月中旬正式更名為「中國信託人壽」,未來販售的保險商品將以銀行通路與電訪行銷為主,不走業務員銷售模式。由於大都會880億資產中並無股票、不動產等部份,因此初期預計投入5%,約44億轉進股票投資,但目前暫無不動產配置計畫。
相較於同業紛紛搶進登陸,吳一揆透露,今年7月已將上海分行申設計畫遞交中國銀監局,目前計畫在設立後滿一年後,在同一個城市申請支行,如未來相關主管機關確定設立子行條件後,也將迅速將分行申請升格至子行,拓展中國事業版圖。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局勢,吳一揆強調,在希臘態度搖擺不定的影響下,歐債短時間內難以止血,因此很難評估未來的景氣走勢。而中信金在歐豬五國的曝險部位分別來自於義大利、西班牙,且皆為企業融資貸款,並非持有主權債券,影響程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