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無薪假爭議持續延燒,民間跟官方所掌握的數字永遠不一樣,當然就成了各說各話的現象,勞委會說只有2,000多人受到影響,民間團體卻提出2萬多人的數據,相差了10倍之多。究竟目前的景氣到底好不好,科學園區的氣氛又是如何,筆者特地跟幾位在科學園區工作的朋友打聽了一下,在此跟大家分享。
受到媒體關注的雙D產業、LED及太陽能,的確面臨了很大的壓力,目前雖然尚未傳出全面實施無薪假,可是大多數企業都鼓勵員工趕快在年底之前把特休假使用完。
特休假是勞工基本制度,大多數廠商在選舉的這個敏感時刻,乾脆鼓勵員工先放有薪假,一來可以調節產能利用率,二來又不會被政府盯上,至少先拖到年底再說,這是大部份廠商的心聲。
根據園區工作的朋友表示,這次無薪假風暴並沒有2008那次來的又急又猛,但是氣氛卻比上次更「詭異」,可能是因為政府在這節骨眼盯著看,大部分企業對於接下來要怎麼走都閉口不談,這樣的做法更讓員工感到不安。有的員工甚至害怕選舉結束,就直接跳過無薪假階段開始裁員,尤其是生產線上的員工更是焦慮。
園區朋友的結論是,訂單下滑是事實,政府宣稱沒有大規模發生無薪假也是事實,但是大部份廠商都是在等待總統大選結束,如果明年選後景氣沒有回溫,擔心的不是無薪假而是裁員潮,因為廠商多撐了三個月的時間,景氣沒有好轉可能就直接裁員了。
其實大家在爭論企業無薪假合不合理,並沒有多大意義,企業若肯正大光明的要求員工休假還算是好的,就怕有些企業為了不想背上無薪假的臭名,而巧立各種名目減低員工工時、扣薪,這些恐怕才是勞委會須要多多留意的。
景氣不好的時候,的確須要勞資雙方共體時艱,但是我們很難接受前三季都還獲利的公司,因為短暫的訂單流失就開始縮減員工薪資。台灣的勞工很善良,一定可以跟公司共體時艱,獲利的企業千萬不要趁著這波不景氣,順勢減少員工福利,只有勞資雙方一條心,企業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