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第四季向來是消費旺季,各大百貨為搶攻週慶商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祭出崩盤優惠應戰,使得消費者個個「心癢癢」,準備大肆搶購。不過想要撿便宜又不吃虧,血拼前可得做足「功課」。行政院消保會提醒,購物前必須衡量自身能力,理性擬定購物計畫,並妥善保留相關收據證明,以確保自身權益不受損。
週年慶熱戰未歇,加上即將到來的送禮旺季,除了業者競相端出的促銷攻勢,令人眼花撩亂外,消費糾紛也時有所聞,為提升民眾的購物技巧,維護自身權益,消保會特別蒐羅國內外各種資訊,提供購物「眉角」供消費者參考。
消保會表示,民眾購物前,應盡量多方比較商品售價,並考慮個人需求及預算擬訂「購物計畫」,避免因一時衝動而過度消費。如果打算購買高價位的「昂貴產品」更得多花心思,仔細比價、保固期限、售後服務與店家風評,完成「貨比三家」後再下決定。
而不少業者為了吸引消費者,常以斗大標題強調「好康」,讓很多人常常只看到「誘人」優惠,忘了閱讀字體較小的「注意事項」,就忍不住「手滑」購買。消保會提醒,購物前最好細讀各種契約或廣告的「小字」,同時應拒絕「過於好康」、「不合理」的推銷,避免誤陷消費陷阱。
「殺價」也是血拼最大的樂趣之一,不過消保會認為,「適度且合理」的殺價其實無妨,不過仍得在結帳前了解店家訂立的相關退換貨規定,並妥善保留保證書、收據發票等相關文件,以免日後衍生不必要的消費糾紛。
消保會進一步補充,信用卡購物固然方便,但仍得衡量能力,控管支出預算,切莫一味盲目刷卡,導致最後負債累累,甚至因而「破壞信用」。
隨著時間越接近年底,許多人開始規畫農曆春節的旅遊,消保官吳世机則是建議,民眾最好最向加入「品保協會」的旅行社購買行程,並以刷卡方式支付團費。倘若不幸碰到店家倒閉或其他旅遊糾紛,即可向銀行主張「爭議款項」而停止給付,並透過品保協會仲裁旅遊糾紛,以保障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