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
台灣貧富差距93倍?財政部:評斷不合理
非以課稅所得衡量 家戶所得差距6.19倍

財政部:貧富差距並非以課稅所得衡量(圖/卡優新聞網)

卡優新聞網

  有媒體報導,「以課稅所得來看,台灣的貧富差距高達93倍,高到離譜。」財政部對此提出澄清,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以課稅所得來計算貧富差距,因為並非所有的所得都課稅,課稅所得只是所得的其中之一而已。財政部並表示,很多收入都沒有納入課稅範圍,例如軍人跟教師所得就是免稅,而證券交易所得也是免稅。

 

  財政部指出,國際間用於衡量所得差距指標,多以「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及「吉尼係數」為主,並非以課稅所得資料衡量。聯合國及亞洲開發銀行,引用的是世界銀行發布的資料,而世界銀行則使用「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及「吉尼係數」這2項指標。

 

  財稅資料中心公布的課稅所得資料,各戶所得並未納入「各項免稅所得」,也沒有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資料,因此「家戶所得」與「課稅所得」有相當程度的差距,尤其低收入戶差距更為明顯。財政部強調,以課稅所得來評斷貧富差距是「不適合,也不合理」。

 

  財政部進一步舉例說明,有不少所得是不用課稅的,例如台灣特殊的軍教免稅,軍教人員要101年才恢復課徵所得稅,102年才申報繳稅,在此之前,軍教人員都不用繳所得稅,但是他們都有收入、有所得,沒有納入所得稅課徵範圍;還有證券交易所得稅現在免徵,確實有收入,但並沒有納入課稅。

 

  財政部提供數據指出,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差距倍數,也就是常用的貧富差距倍數,民國906.39倍、916.16倍、926.07倍、936.03倍、946.04倍、956.01倍、965.98倍,976.05倍、986.34倍、996.19倍。

 

  貧富差距原本呈現下降趨勢,到了民國98年卻明顯增加。財政部解釋,當年發生金融海嘯,因為無薪假、關廠歇業、減薪等因素,對中低所得傷害大於高所得者,才導致所得分配明顯惡化。

 

  跟國際間比較,我國「每戶」所得差距倍數6.19(2010)較日本6.22(2010)、美國9.59(2009)及香港19.54(2006)為低;「每人」所得差距倍數4.25(2010)亦較南韓5.66(2010)及新加坡12.6(2010)為低。

【2012/03/27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 關於卡優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5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錦州街25號5樓 TEL:(02)2522-338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尚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