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中國經濟規模在去(2011)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去年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規模總額,也達到4.5兆美元,不但超越了美國聯準會的3兆美元,更多過歐洲央行的3.5兆美元,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一。投信業者分析,中國過往以出口主要經濟導向,人民幣升值預期與外匯存底累積,造就中國人行外匯儲備資產大幅升高。
大陸央行總資產近5年來成長119%,2011年底達到約4.5兆美元,而且隨人行成為全球最大央行,不僅可能影響其他大國央行的政策走向,對全球金融格局影響力更將大增。
JF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根據渣打研究報告,在金融海嘯後,中國M2規模在去年底約達13.8兆美元,在全球占比高達52%,由於流通現金量極高,形成通膨與泡沫風險,是近年來中國持續緊縮政策的主要因素。
不過,黃淑敏認為,中國政府寬鬆訊號已逐步明朗,除了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01兆人民幣,央行透過窗口指導緩解金融市場資金壓力外,銀行3~4月間平均利率也由年初4.5%降至3.3%。自去年起兩度調降存款準備率的寬鬆效果已逐步顯現,使4月以來中國股市動能再次回溫,滬深300與上證指數漲幅都超過5%,領先全球主要股市。
從中金公司統計,目前中國企業2011年報公布接近尾聲,已有佔市值99%的在香港掛牌的H股企業公布2011年獲利增長16.7%,預期今(2012)年獲利增長為12.6%。
黃淑敏指出,自去年9月受歐債疑慮影響,分析師已連續下調中國企業的盈餘預期。不過,隨中國經濟在今年首季觸底後,企業盈餘下修循環最壞狀況已過,並可望在今年中逐步恢復上調循環,這將會為後續股價表現帶來支撐,投資人可留意逢低布局時點,掌握中國景氣翻揚的機會。
中國、美國、歐洲央行資產比較,如下表:
國家 |
2011年資產總額 (兆美元) |
2012年 GDP成長率 |
2013年 GDP成長率 |
中國人行 |
4.5 |
8.2% |
8.8% |
美國聯準會(FED) |
3.0 |
2.1% |
2.4% |
歐元區央行(ECB) |
3.5 |
-0.3% |
0.9% |
資料來源: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