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主計總處統計4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44%,其中受油價調漲影響很大,油價漲幅6.32%,對CPI漲幅貢獻了0.24個百分點;不過,通訊費跌價9.88%,拉低物價漲幅0.27個百分點;剔除新鮮蔬果水產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漲幅0.92%。
在CPI七大類中,漲幅最大的是衣著類,上漲5.92%,但對總指數影響最大的項目,則是食物類價格的上漲,食物類較去(100)年同期上漲2.11%,影響總指數增加0.58個百分點。
食物類中,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最大的是蔬菜類,比去年同期上漲15%,在總指數漲幅1.44%,就貢獻了0.27個百分點之多,跌價的食物則包括有肉類跌3.95%,水果跌3.66%、食用油跌1.84%。
雖然CPI漲幅僅1.44%,但卻與消費者的感受有差距。主計總處指出,按商品性質別觀察,商品類的漲幅是2.53%,其中屬於一般家庭購買頻度較高的非耐久性消費品,例如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等民生用品,漲幅是2.83%,大約是CPI漲幅的2倍之多。
主計總處進一步解釋,CPI總指數是所有家庭購買各種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平均情況,但每個家庭購買的內容及頻度不同,且可能差異懸殊,因此總指數變動與個人對物價漲跌的感受常有落差,國外的情況也是如此。
一般民眾對購買頻度較高的商品,價格漲跌的感受較為深刻,例如近期食物類價格上揚,多數家庭時有感受,但是跌幅很大的3C電子產品,則因為久久才買一次,就較容易忽視。主計總處並舉例指出,8GB的記憶卡本來要賣499,現在299就可以買得到,但大家多久才會買一次記憶卡呢?當然會沒感覺。
CPI上漲1.44%反應在實際支出上,以每月消費支出6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在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商品及服務的情況下,今(101)年4月比去年4月還多支出864元,其中食物支出增加350元,油料費支出增加144元,燃氣支出增加66元,而支出減少最多的是通訊費,今年比去年省162元。
此外,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負成長0.55%,基本金屬、化學材料、紡織品等價格走跌,但油價上漲抵銷了部分跌幅,其中國產內銷品跌1.46%,進口品漲0.14%,出口品跌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