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米」是國人的主食之一,但近年來吃米的人數銳減,讓中南部米農的生活陷入困境。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台北市商業處將舉辦「台北肉粽大獎賽」,以北部粽和創意粽為主題,即日起開放報名,一方面提升稻米價值,同時也大力推廣美味的米食。
「台北愛米食-節慶家常米食嘉年華」自上週首波「台北壽司大獎賽」報名起跑後,受到全台商家及料理好手們的迴響,順應即將到來的端午佳節,特別加碼規劃第二波料理競賽「台北肉粽大獎賽」。
台北市商業處處長劉佳鈞表示,肉粽是最應景也是最對味的米食佳餚,平常可用來作為果腹、點心等的選擇,透過不同食材結合,讓稻米的價值提升二至三倍,並因地域不同、發展多元,造就豐富的肉粽文化。
先炒再蒸的北部粽,口感有如麻糬般綿密的南部粽,還有客家粄粽,臘肉的香氣,肥瘦參半的潮州粽等,連包裹肉粽的粽葉,也各有許多不同的區別與選擇,再加上甜粽、紫米粽,台灣地理位置與人文淵源,讓粽子種類相當多元。
「台北肉粽大獎賽」邀請知名料理達人柯俊年老師擔任評審長,提供選手們專業的指導建議,並且提供總額高達10萬元的高額獎品,初賽及決賽皆以「北部粽」及「創意粽」作為競賽項目。
柯俊年表示,有別於南部粽以水煮一兩個小時,將米粒煮到不成米型,呈現綿密的口感,而北部粽從洗米、泡米都很講究,洗的時候不能破壞米型,再來炒飯的過程更是重要,火不能太大,米心要炒透,水炒乾了才能一邊加水、繼續炒,才能炒出醬香味十足的油飯。而配料一定要有紅燒肉、香菇、蝦米,滷肉一定要香,放到粽葉裡把粽葉香蒸出來,而包好的肉粽形狀菱角則是要分明。
另外,創意粽就不侷限米的種類,甚至用五穀雜糧也可以,餡料、形狀都沒有限制。想要成為獨霸全台的肉粽大王嗎?「台北肉粽大獎賽」募集全台肉粽好手前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