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根據統計,一年台灣公仔市場有高達500億的商機,也因此這幾年,國內刮起一陣公仔風潮,不論各大通路商、餐飲店、銀行,甚至是車商,都推出公仔商品。
「公仔」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源自於香港對人偶和人形玩具的通稱,香港的公仔教父 Michael Lau,是開創公仔潮流的濫觴,從他設計12吋公仔開始,漸漸有許多特種不同大小、不同屬性的公仔開始流行。
國內的銀行近年來在打造企業形象時,常常利用可愛的公仔,來博得消費者的好感。像是上海商業銀行的Pukii和台灣人壽的阿龍,都成功將企業形象年輕化,帶給消費者一個清新的形象。
上海商銀表示,Pukii可愛的模樣,確實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年輕人走進銀行,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也一改銀行給人嚴肅的刻板印象。
而各通路商所推出的公仔,則是以集點或是滿額方式進行兌換,是目前市場上最活躍的部份,從便利商店到藥妝店,每個公仔兌換的檔次,都可以達到百萬隻以上的成績。
例如屈臣氏的饅頭公仔,今年已經2歲了,由國內本土設計師設計,以一般人的願望為題,擁有各款不同的饅頭公仔,想要變美、變聰明的願望,彷彿就可以一一實現。
屈臣氏表示,公仔可以用來撫慰現代人壓力過大的心靈,「饅頭」也因此成為市場上第一隻治癒系公仔。
另外一款本土的公仔,是由蔣友柏的公司「橙果」所設計的好神公仔,這款趣味橫生、造型可愛的神明們,打破以往日本或美國卡通人物,主導公仔市場的局勢,一舉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也為全家便利店賺進超過10億元。
當紅的公眾人物也成為公仔市場的新秀,像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公仔,在尚未正式授權推出前,就有人在網路上面販賣而引發討論,可預見正式推出後的銷售數字,將會多麼可觀。
在這股公仔風中,就連蘆洲首屆舉辦的切仔麵嘉年華,也送「切仔麵寶寶」公仔,車商Toyota更是舉行公仔命名抽獎活動。
看來,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公仔市場中,業者們不只比新意、比可愛、更要比收藏價值,因此公仔風還要再吹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