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維特專欄】大選前金管會動作頻頻 為私?還是為公眾?
經濟發展人民感受深 公部門該為國家利益設想

金管會應負起監督銀行之責(圖/卡優新聞網)

卡優新聞網

  最近有則新聞,金管會開始嚴格調查,各銀行客戶在海外開戶的狀況。如果只是例行性的金融檢查也就算了,只是令人非常納悶為何選在這個時機?過去銀行為了服務客戶,透過各種管道協助客戶開立海外帳戶,早就是個公開的秘密,怎不見政府出來說句話?

 

  過去民眾要開設海外帳戶,多半需要親自跑到海外,就如筆者去年至香港開戶是同樣的道理。近幾年隨者海外交易越來越熱絡,有些銀行提供了海外開戶的服務。

 

  大部分的做法,都是海外分行的員工利用回國出差的機會,接受客戶開戶,之後再把客戶相關資料帶至海外,這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灰色地帶。但最近有些銀行甚至把以上手續都省略了,直接把客戶資料送至海外,也難怪政府要開始查核。

 

  政府大動作查核其實是有法源依據,但為何偏偏選在這個時候?說穿了只是要防堵資金流向海外的管道,在明年大選之前,把更多的資金留在台灣,有了充沛的資金,當然也就比較好操作出一些經濟上的效益。

 

  筆者認為,金管會這幾年來常常引起非議的原因就在於,所作所為是為了特定對象服務的意圖,太過明顯,比如說金控合併案、股市禿鷹案、卡債協商、到現在查核海外帳戶,每次的動作都引起不小的爭論,如果真的有抱持著為國家利益著想,我想輿論不會如此反彈。

 

  反觀,看看國內另一金融主管機關「中央銀行」,央行在每次做出決策時,同樣也會引起些不同的聲音,但這些不同的聲音通常很快就消失了,難道是社會大眾及媒體對央行的標準比較寬鬆嗎?答案是否定的!

 

  正確的答案是,每次央行所做出的決策,事後都證明為國家社會帶來了正面效益,久而久之大家就對這個機構產生了信任感,央行總裁也連續第三年獲得國際財經雜誌評鑑為A級的總裁,是項難得的殊榮,國內兩大獨立的金融監督單位,高下立判。

 

  在政治對立嚴重的台灣社會,金融及經濟發展是民眾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只要是真心為了國家社會付出,當效果產生出來的時候,相信不管哪個政治立場的人,都會認同。所以在上位的官員別再用政治立場不同,對手杯葛等等理由來掩飾,畢竟想要做事,人民是會感受到的。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2007/10/30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 關於卡優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5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錦州街25號5樓 TEL:(02)2522-338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尚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