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有媒體報導助學貸款,可能是下個雙卡風暴後的未爆彈,因為長期以來助學貸款的逾放比居高不下。根據政府統計,助學貸款每年申請的人數穩定成長,而去年開始,政府以調降利率及拉長還款期限的做法,來降低逾放比,短期之內或許可以收到成效,但長期而言,卻未必如此。
再則,助學貸款的催收,又不像一般貸款催的很緊,同時又有信保基金,用來處理呆帳,所以有些人能夠拖延,當然就拖了。其實助學貸款延伸的效應,恐怕比一般貸款,還要來的嚴重,包括就業政策、教育政策等等,進而會影響到未來整體經濟的發展,畢竟畢業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樑。
我發現周遭一些年輕的工作夥伴幾乎都有助學貸款,有些人的家境還可以,但是家長卻認為助學貸款很便宜,不借白不借,甚至有的人是抱持著可以不用還的僥倖心態。
曾經協助過幾個年輕人處理貸款相關事宜,卻發現都有學貸繳款不正常的紀錄,可他們卻一點都不在乎。
反觀我部門內有個小女生,離開學校工作已經將近4年的時間了,每個月要清償的貸款將近5000元,加上撫養雙親及自己的生活費,每個月根本所剩無幾,要存錢相對的困難許多,但我卻從沒聽過她的報怨,她反而認為助學貸款給她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她拼命的工作,就是要還清貸款。
筆者認為助學貸款最大的問題出在「無法過濾浪費資源的人」,幾乎是有申請就可以過,從我週遭的案例,家境清苦需要助學貸款的人,反而會有計畫的好好償債。
然而,近幾年大學的錄取率高的離譜,也是造成助學貸款餘額,不斷攀升的主因,一些心思原本就不在唸大學的人,也進了大學之門。貸款唸書的人,卻在大學四年期間,拼命打工賺錢,接著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是薪資水平太低,這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造就了逾放逐漸升高。
近來年「窮不能窮教育 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喊的震天響,立意良好但卻無延續性的政策,若有較嚴格的審查,甚至結合里鄰長等等基層代表,深入了解每個家庭,相信可以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放款,而這些錢更可以拿來支付貧困家庭學生的營養午餐等等,有方法的幫助弱勢,才可把效益發揮到最大,若是一視同仁的話,就失去當初助學貸款的意義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