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現在許多民眾申辦信用卡,會先看有沒有現金回饋,希望可以多刷多賺,因此現金回饋比率越高的信用卡,就越容易獲得消費者青睞。不過,目前市面上宣稱擁有5%、8%,甚至10%的信用卡,處處可見,但其實背後都訂定了某些限制,消費者很容易落入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窘境。
現在擁有現金回饋的信用卡,0.5%算得上是「公定價」。不過,像是兆豐銀行到六月底前推出只要申辦旗下特定幾張信用卡,不限通路消費都可享有8%現金回饋,一時間聽起來相當誘人,但仔細一看,其實規定有回饋上限300元或600元,並不是刷越多就能賺越多。
其他還有荷蘭銀行、萬泰銀行,也有類似的行銷手法。荷蘭梵谷白金卡標榜現金回饋5%,不過回饋規定卻是相當繁雜,不但回饋比例採級距方式,而且限定通路才有最高5%的福利,甚至每月回饋上限只有區區300元,其他刷卡金額只能以0.2%計算。
萬泰銀行MONEY BACK卡在特殊通路消費時,現金回饋更高達10%,足足比業界一般平均高出20倍,但最高每月也只能回饋到500元,其餘也是僅有0.2%。
除了回饋金額有上限外,也有銀行把現金回額的方式,設定以未繳款的餘額多寡計算,非一般人所熟知的刷卡金額。大部份信用卡計算現金回饋金,就是依據當期新增消費金額來決定回饋比率,消費者刷越多回饋比率就越高,這樣的制度行之有年,消費者也都十分熟悉。
但像花旗現金回饋白金卡和剛推出的中國信託鈦金卡,現金回饋比率就是看帳單上期累計未繳餘額來決定,換句話說,就是動用循環利息越多,才能得到越高的現金回饋比率。
如此一來,卡友得小心規劃循環利息比率與現金回饋比率之間的關係,否則很可能得到高額現金回饋,卻要付出更多的循環利息。
經濟不景氣,刷信用卡可以拿現金,自然吸引不少人目光,但卡友在申辦前,還是要先詢問清楚相關規定,才不會使用後發現,跟自己想像有很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