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在一片環保節能的風潮中,綠色產業及相關公司變成了最流行的投資標的,其中碳配額的交易,是近來熱烈討論的話題,這讓我想到台灣「威京小沈」發跡的過程,就是當時靠著買賣紡織品的「配額」而致富。現在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國際組織正打算制定每個國家可以排放碳的額度,腦筋動的快的商人,便開始炒作此一事件,甚至開始有人打著碳交易的名號,開始不法吸金,投資人可要放大眼睛瞧清楚,避免受騙。
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國際組織正打算制定每個國家每年可排放碳的數量標準,當此一標準建立後,碳排放量很大的國家可以向碳排放量小的國家購買額度,供自己國家使用。
相對的,有些國家環保工作做的比較好,每年碳的排放量不高,便可以把多餘額度,賣給其他國家藉此獲利,這對一些較落後的國家也是件好消息。因為落後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不高,排放的碳量相對較低,可以藉由買賣來增進國家收益。
既然有買賣的供需,就會形成市場,既然有了市場,就會產生價格的高低,而且這是國際性的交易,相關金融商品如基金、期貨等等便會陸續出爐,但明確的排放標準,國際組織及相關國家並還沒有定案,因此持續關注即可。
但這一趨勢卻會影響某些企業的損益,若國際標準定案之後,台灣也會訂出國內排放碳的法規。之前國內某家造紙公司,由於在中國有非常大面積的造林,對於減碳有非常大的幫助,未來這家公司在爭取碳額度的同時,就會有相對的優勢,因此前段時間股價相對強勢。
有關減碳相關的概念股,將會是下波「本夢比」高的族群,搶短線操作的人不妨可以注意一下,例如有些建商推出環保節能住宅,也被歸類於減碳族群,股價莫名的上漲,對於不知情的投資人來說,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全球性的議題,背後通常伴隨著綿密且精細的商業操作,正因為如此也更容易讓有心人藉此大撈一筆,建議各位讀者可以隨時留意這些議題的發展,等到具有公信力的機構,推出相關金融商品再進場也不遲。
抓住趨勢向來是投資獲利的不二法門,但研究清楚此波趨勢背後真正的價值,才能讓你真正的快速短期獲利,至於何謂「背後真正的價值」?筆者未來有機會將會陸續探討。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