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前一篇寫到皇帝御賜的傳奇商號都一處後,不免讓璐璐回想起從前看過的宮廷傳錄書: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金易著,又名宮女談往錄)。裡面不但巨細靡遺地寫到宮中的吃食品項,甚至還提到有諸多進食規矩,連皇帝都不敢逾越。
例如宮女太監伺候用膳,只能侍膳不勸膳,而主子本身,當然也得守祖上的規矩,同道菜絕不多吃一口,也不能讚美哪道菜合心意。若不慎忘了,身旁的太監,便會提醒改吃點兒別的,以達到警示的作用。而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害怕喜好露了餡兒,以防哪天有人想在菜裏下毒。
不過,即使號稱是宮廷菜,但有些菜單內容似乎也強不到哪裡去。例如一些流傳出來的御膳菜單,就寫著鹹菜炒筊白、豬肉絲炒菠菜、燴海參、野味酸菜、醬鴨、春卷、烹掐菜(豆芽)、悶羊肉、燉肉、三鮮鴨、燒煮炸豆腐等普通吃食,就算作工調味跟庶民可能有所出入,但又有哪一道菜堪稱珍饈?
若是大熱天裏「主子」三焦欠舒、通體不順,平凡不起眼的白菜照樣也成為御膳,作成醫食同源的料理調養虛火。所以大家恐怕沒想到,現在北方館子常見的涼拌白菜心(松柏常青),其實也是慈禧所吃的佐膳佳餚吧?!
像是都一處,其涼拌白菜心便是每桌必點的小菜,雖然跟其他店一樣,都加了許多白菜嫩葉進去,可是拌得透、調味細緻入味,咀嚼間不知是蝦皮還是蝦米的香味隱約襲來,十分開胃。
而宋廚的烤鴨雖然是有名到難訂到位,可是到了那兒,不來一份涼拌白菜心,還真是可惜。雖然表面看起來平凡、刀工普普,也不像六福頤園那樣添加滿滿花生末,但散置在菜裏的少許花生粒,讓整體口味大勝出,其三合油(醬油、陳醋、麻油)比例放得適當,堪稱是去油解膩妙品。
至於也賣烤鴨的四海一家(位八德路四段監理處站),其涼拌白菜心豆干不是用大黑干,而是較軟的五香豆干,各色菜蔬分佈均衡、刀工纖細精美、看得出師傅的用心跟專業,也是值得一嚐的佳餚。
其實白菜在一年四季價格都算穩定,但家庭總喜歡把它煮至熟爛才食用,減損了許多營養價值。俗語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夏天若要清熱利腸,冰箱裏切好一些白菜隨時拌來吃,保管比吃什麼苦茶都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