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筆者趁著颱風後,帶著家人前往東京迪士尼旅遊,總算完成了當初答應小孩的願望。在飛機上我看了一篇文章,內容是呼籲不要把所有的貸款都當成負債,只要妥善的利用貸款,可以創造出人生的財富。這樣的論點當然是對,可是筆者認為太過理想性了,筆者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對「貸款」的看法。
在那篇文章裡提到,只要能夠把持自己,好好的運用貸款,就可以創造出很多財富,但是各位只要有機會,不妨問問身邊的卡債朋友,除了一些過度消費的例子外,其中不乏認為自己在未來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支付貸款,就是因為高估自己在未來的還款能力,才會讓自己的債台不斷高築。
尤其是利用貸款來做投資或是作生意的朋友,只要賠了,就認為下一次一定可以賺回來,這些人在一開始還有一些自制力,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人性貪婪的一面,進入了無法自拔的債務循環。
所以筆者常常跟週遭的朋友分享,我最不相信的就是「自制力」,若是每個人都很有自制力的話,這社會就不會有卡債風暴了。
話說回來,筆者並不是完全否定貸款的用途,但老話一句,盡量能不碰就不碰。筆者在這裡指的是「無擔保消費性貸款」,房貸跟企業放款因為性質不同,所以不能跟消貸相提並論。
今天在日本的街頭我也看到了很多像台灣代辦公司的廣告,大約看了一下廣告內容,竟然有高達17.5%的信用貸款,相形之下台灣的市場狀況,還稍微好了一點。
下午跟在日本的一位朋友約了見面聊天,他也提到日本很多年輕人這兩年也是被大量的銀行放款所害,甚至有個行業生意突然變好,這行業就是「當舖」。
日本的當舖經營是比台灣還要精緻化,許多無法跟銀行往來的人,就轉向當舖,我心中暗自慶幸台灣好險沒走到這地步。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好不要跟銀行借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繳不出來的危機。
總而言之,筆者建議,要貸款之前先確認自己的資金目標,不要再用「自制力」騙自己,也不要被很多人所說的貸款之後,可以實現夢想等等言語所矇蔽,因為這些都是踏向無底深淵的第一步。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