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專欄】
【維特專欄】支付工具的未來---手機
電信與銀行的整合 行動與付款的融合

卡優新聞網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項支付工具也越來越發達,過去是信用卡獨領風騷的時代,但是「卡債風暴」痛擊了信用卡市場,也逐漸了改變一些人的用卡觀念,現在市場上冒出了一些的小額支付工具,便利商店通路也推出了自己的儲值卡,這些支付工具的推出,跟信用卡的觀念是完全相反的,必須先存入一定金額才可以消費使用,相信在未來幾年這樣的小額付款工具會越來越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工具「手機」,有可能變成未來大家最常使用的付款工具。

 

  國外幾個比較先進的國家,用手機在自動販賣機購買商品,已經是家常便飯。除了手機製造者積極開發相關功能外,甚至許多國家機構也都在研究如何讓手機付款能夠更加普及。多年前筆者也曾經參與過手機小額付款的開發計畫,但是那時的電信環境並不成熟,所以當時的計畫便被無限期擱置。而這一兩年電信環境逐漸成熟,加上大家對於小額付款以及用卡的觀念逐漸改變下,手機付款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大家可以想想看,每個月大家都會收到信用卡帳單,同樣的也會收到手機話費的帳單,而且現在已經有很多網站上的消費是透過手機來做付費認證的,這些消費明細同樣也會列在次月的電信費用帳單上,跟信用卡唯一的不同,只在於不能使用循環信用,需一次全額繳清。於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電信公司的帳務系統,也逐漸向信用卡發卡銀行的帳務系統靠攏,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收到的電信帳單跟信用卡帳單越來越像了。

 

  可預期的,手機變成最普及支付工具的時代即將到來。到那時,身上所帶的各式各樣的信用卡,幾乎可以省去大半不用了,但是這樣的環境需要政府的政策以及相關企業的全力投入配合才行。台灣與國外最大的差別在於,國外是一項公共政策的推行,政府一聲令下的時候,許多企業便全力配合;可是台灣卻是各吹各的號,誰都不理誰,每個人都想當市場的老大。以日本為例,手機付款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日本國內的電信業者以及相關的手機軟硬體廠商充分的合作,讓這樣的服務能夠很快的在市場上推行,反觀國內曾經也有這樣的計畫想要推行,但各家業者不願意投入配合,每家業者都想當市場規範的制定者,因此這樣的計畫真不知何時才能真正實現。

 

  由於每家電信公司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銀行,預期這樣的服務,可以為日漸低迷的銀行消金業務注入一股活水,且透過電信公司與自家銀行端的整合,相信可推出更多樣化、更便民的服務。舉例來說目前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在未來可能就由手機取代e通機,費用同樣列於下一期的帳單,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身上的卡會越帶越少,只要有手機,走到哪就用到哪!!

【2006/07/04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 關於卡優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5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錦州街25號5樓 TEL:(02)2522-338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尚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