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近日在新聞炒得沸沸揚揚的「合成粥」話題,其實璐璐早就在談到武侯餡餅小米粥那篇已經提過,現在很多商家會在小米粥裡加芡粉,而地瓜粥加澱粉的事情,其實也是行之有年的公開秘密。
至於怎麼判斷粥裡是否有勾粉呢?最簡單的方法便是看粥面,若呈弧狀,米粒又宛如酸辣湯裡的蛋花均勻分佈,那肯定是加了粉準沒錯。但若想要吃到講究的地瓜粥,則可以到兄弟飯店台菜廳,或是刻意將米與地瓜分開熬煮,再重新混合的欣葉台菜等餐廳,便能感受到米香味純的古早風味。
說來熬粥的方式很多,本省人家多半喜歡將剩飯煮成粥,如此省了時間也不浪費糧食。而一般講究的台菜餐廳,則都是以生米半煮半悶成清粥,質地比較清爽。至於中南部一帶的人,則習慣把生米落高湯稍煮做成泉州式的米湯。但這種粥吃起來雖然顆顆分明,可是格外充腸檔飢、湯頭澄明,絕不會未到晌午便餓得咕咕作饗。所以每天五點便會聚集許多要上工的人,在粥攤補充一天的營養。
像開設在吉林路的景庭虱目魚粥,由於家學淵源,家族在台南本來就是經營「飯桌仔」料理(今之自助餐的前身),所以對於烹調虱目魚粥便格外有心得。這裡雖不把米粒落高湯煮熟,可是每天由台南七股送來的魚骨熬成高湯後,再落虱目魚煮熟,直接沖在米飯上共食,此法不但倍增清鮮回味,且炎夏嚐來特別受用,保證再沒胃口的人,都能馬上食慾大開。
而倘若你是愛吃魚的人,點上一盤這裡用豆醬鳳梨燒的海吳郭、虱目魚頭,或清燙魚皮一起吃,更有宛如置身古都用餐的滿足感。據老闆跟我說,豆醬燒魚是從前家裡做飯桌仔生意留下來的手路,在台南也不是隨處可以嚐到,因此一些出外的台南子弟,都相當欣賞此味。更重要的是,璐璐參觀過他們的廚房,清潔有序不在話下,難怪出品都能維持水準。
景庭當初創業時雖然只是小小門面,可是一旦賺了錢,卻又不惜重金投資,把現址粧點得古色古香、窗明几淨,使顧客花小錢就有舒適享受,難怪很多餐廳師傅,對這裡也有極高的評價。(景庭無刺虱目魚,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22號,254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