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筆者之前曾經提過在金融風暴時,只要自己的工作還在,就應該可以等到雨過天晴的一天。但局勢演變太快,失業率不斷攀升,隱約中已經感覺到失業狂潮,即將來襲。
許多大型企業紛紛趁著此波風暴順便調整人力,這種情況就很像前波物價上漲時,許多業者跟著潮流漲價,此次的裁員風潮,也有部份企業是利用大環境「順便」裁員,並非全然是成本上的考量,尤其在工廠生產線上的人員,將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像是大型電子廠裁的大部分是生產線上的員工,每次裁員少則上百,多則上萬,對社會的衝擊之大,絕非政府隨便搞幾個就業方案,就可以解決的。萬一有一天裁員失業,真的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該怎麼辦?你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誰都不想碰到失業,萬一真的遇上了,也只能勇敢面對,面臨裁員時第一件事就是確認資遣費的多寡,並且計算可以動用的存款有多少,精準計算出生活可以維持多久,若是沒有資遣費也沒有存款,就必須馬上申請政府的失業補助,這段時間也必須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萬一真的找不到工作時,又可以做什麼?
有預感自己可能面對裁員風暴時,身上有銀行貸款的人,不妨先跟銀行談延後還本金等等的方案,因為一旦確定失去工作了,要跟銀行談條件就不是太好談了,所以趁著有工作時不妨先做準備。
在災難事件上,有黃金的72小時搜救期間,失業的前半年也是是否能夠重回職場的黃金半年,因為這半年內在經濟上有失業補助金可以因應,在心理上仍然有工作的熱情。萬一超過半年沒找到自己的方向,經濟壓力馬上上升,心理上也會開始恐慌。
許多職場專家都說,失業找工作時「先求有、再求好」,問題是「先求有」在不景氣時,亦是難上加難,這段時間內除了透過過去在職場上累積的人脈找工作外,時薪工作及業務工作都是讓自己快速有工作做的兩個領域。
業務性質的工作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是最好找的,有些人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從事業務工作,但是最起碼可以達到讓自己有事做的目的,反正待在家裡同樣沒收入,還可藉從事業務工作的同時,認識其他人發掘新的機會。
我有個親戚就是失業後,仍然安排時間拜訪他過去在職場上認識的人,竟然也聊出了新的生意機會,只要有事做就會認為還有希望,萬一什麼事都不做,很快就會失去希望,真的走到這一刻時黃金時間也過去了,總而言之面對失業時最重要的法則就是「不要讓自己閒下來」,切記!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