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都叫苦連天,不論你身在哪個產業,都要先對自己的產業前景有基本的認知,有了基本認知之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筆者首先要談的是金融業,這波金融風暴國內有好幾家金控公司受到了波及,明年度金控公司的整併,我想是免不了的,在金融業工作的人「金飯碗」還能夠穩穩的捧住嗎?
今年以來陸續傳出了金控公司精簡人事的消息,但是就筆者的觀察,金控公司這一波精簡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基層的業務人員,有的是過去為了雙卡業務及信貸擴展的業務團隊,有的是為了卡債風暴而增加的催收團隊,在不景氣的時候這些團隊的產值貢獻,當然不會高,所以肯定是優先被縮減的對象。
在景氣不佳的時候,貢獻度不高的業務人員被精簡,是理所當然,加上這些團隊的人數動輒數十人至數百人,往往會給外界某家銀行又精簡了很多人的印象,其實這些人對於正常的金融業務來說,本來就非長期高度必要,我們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這樣的現象,不用過度解釋。
再來就是理專,許多銀行過去大批招募理專,當金融風暴發生時,理專承受了最大的壓力,雖然有媒體報導了理專離職潮,但筆者個人認為銀行還是會陸續推出新的金融商品,還是需要理專這一批人,只要專業度夠、績效中上就不怕失去金飯碗。
反而是向來穩定的內勤人員,需要提高自我危機意識,明年度金融機構的整併勢必會繼續進行,當金融機構整併的時候,會優先精簡的大都是內勤人員。
舉例來說:A銀行與B銀行都各自有行銷企劃單位,合併之後只需一組行企人員即可,只不過客戶基礎放大了,其餘的內勤作業單位也是如此,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身處作業單位,沒有直接的業績要求就掉以輕心,尤其是年資高的內勤人員,薪資高但是貢獻度不一定也高,向來是優退及資遣優先考慮的人選。
最後是對於金融業整體的看法,筆者認為不會有大幅成長,但也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危機,畢竟台灣的金融機構與全世界接軌的幅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深,唯一要注意的是台灣的景氣若不能慢慢回穩,將有可能導致房貸違約率升高,但是也不致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金融機構在台灣並不是靠著自由市場來決定生存,雖然很多人對於金融產業前景不看好,但是我認為至少金融業相對穩定,不要因為一時的風暴,就看壞這個產業,所以明年度金融業對於謀職的人來說,將會是個相對安穩的避風港。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