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最近台灣流行起新派的養身料理,不過有的餐廳,雖以此為號召,但由於脫不了傳統中菜的製作技法。所以有時點了菜,看起來雖然盤飾蠻講究的,可是吃到嘴裡,卻不覺要想:「啊!這不是平凡至極的家庭口味嗎?原來所謂創作,尚只停留在表象而已。」
因此,就不免讓我回憶起,曾經在香港的怡翠軒,吃過一次由中廚房創作出的無國界素食料理。作法是把黃豆芽、胡蘿蔔、小豆苗等,以素高湯燙涮、分別調味過,然後使用圓柱鐵模型堆疊起來,再放到用日本種南瓜跟鮮奶油、高湯打出來的醬汁上共食,品味極佳。所以誰說手藝會被所學限制?只要肯廣徵博覽,發揮的空間大得很呢!(香港中環怡和大廈地庫一樓五號舖,25245098)
像是最近才剛去的杜樂麗法日藝術料理,雖然各式葷食表現精采、用料極佳。可是這兒供應的素食套餐,相信對素食稍有概念的人,肯定會在品嚐後,便會發現這是一套充分考慮到節氣,以及五行對應概念的精緻料理。沒想到經探詢,這才發現幕後的功臣,便是曾在新都里、晶華酒店等餐廳擔任要職的郭正崎主廚。
先從湯品來談,雖然一般日本料理的湯,多半是清湯或味噌湯,但為了達到點醒味蕾、以及與法國料理呼應的目的,這裡供應的是點綴了烤麻糬的南瓜湯。因此嚐來不但充滿著蔬果的鮮郁,同時強調毫無味精的作法,更令人喝得安心。
而前菜部分,因為顧慮到五色五味的表現,所以無論是凜冽爽緻的紫蘇煮蘋果,或是鹽味白果、芝麻味噌佐綠蘆筍、高湯燉煮的南瓜、以及施以麥味噌調味的清脆黃瓜,都能適切使人感受到大地的恩惠與美味。
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盤飾跟盤子都不喧賓奪主、也不虛張聲勢,因此入口的菜,便能完全展現師傅的手路與巧思。
還有別緻的山藥蘆薈,巧妙地添加了天然果醋,因此比起尋常只添加蜂蜜的口味,更加爽口滑潤、回味無窮。而木芽味噌烤日本圓茄,雖說是經典日本料理,可是肥嫩的秋茄嚐來鮮嫩軟腴,一入喉便化為無物,與清新的木芽風味搭配,顯得格外契合。
煮物方面,則揚棄一般雜煮或豔煮的味重,畢竟這套餐不配白飯,實在無需過度調味的菜色。可是當日式高湯加法國地戎芥末醬烹煮鮑魚菇的結果,卻有日洋混合的味覺驚喜、鮮味十分突出。
除此之外,使用高湯燜煮的肥美筊白筍佐醋味噌,以及爽緻的和風沙拉,跟調料穠纖合度、不拖泥帶水的的花香和風炒麵等,都是深具格調的巧妙佳作。因此若吃膩尋常素食的朋友,有空可以前來試試,相信會有不同的驚喜!(杜樂麗法日藝術料理,台北市館前路12號5樓,233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