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立法院初審通過民法修正案,可望將雙卡利率大幅下修至12.5%,但是消息一出,不僅讓銀行業者大喊吃不消,就連實際持卡的網友,也覺得立委根本在幫倒忙。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通過民法第205條修正草案,將法定最高利率20%,改為央行短期融通利率加計周年利率9%的浮動計算方式,若以目前短期融通利率為3.5%來算,雙卡利率上限將大幅調降至12.5%。
中國信託董事長羅聯福首先跳出來喊話,只要降低利率至15%以下,銀行就會退出信用卡市場。各銀行信用卡主管私下也紛紛表示,這樣的利率水準,銀行根本做不下去。
而網路上更出現抨擊立院的聲浪,有網友直指立委推動利率調降的法案,簡直是在幫倒忙。該網友甚至指出,對於經濟弱勢的人,在銀行緊縮信貸後,可能要從年利率20%,被迫轉到20%月利率的地下錢莊。台灣的金融業是過度競爭的市場,並非立委說的暴利產業,而銀行也必須賺錢,百業才有復甦的機會。
另有網友說到,當最高利率調整至12.5%時,銀行可能會給所有人都是12.5%,反而對現在可以拿到8%、7%的人,不見得有好處。也有網友擔心,利率下修後,銀行信用卡原本給的福利會樣樣收回去。
對於銀行業者表示利率降低後,成本會轉嫁至別處,例如免費卡片變成要收取年費、信用卡服務將會縮水、申辦信用卡門檻提高等,網友則是有不同的聲音。
網友指出,銀行左手大打廣告叫大家借錢,右手則不嚴格執行審核把關的標準,造成嚴重卡債問題。銀行在追求的是高利率帶來的高利益,卻形成與倒帳、呆帳之間的恐怖平衡。
台灣社會開放現金卡與信用卡的時間並不長,對於可能導致壞帳的關鍵分析指標與模型建立還未有基礎。換句話說,銀行自己也搞不清楚放出去的這些高風險貸放,會成為呆帳的風險有多高。
有網友更直指,銀行不願意去構思新的獲利模式、新的商品、新的成本控制法,更不願意真正研發適合台灣的風險評估模型,並確實執行。
立法院決定限制信用卡利率,目的是對循環利率設定上限,但卻可能讓原有的信用卡產業發出結構性的鬆動,包括各銀行積極的打掉呆卡、拉高核卡門檻等,可以預知台灣信用卡市場生態將產生重大變革,甚至發生嚴重的後遺症。而行政部門及立法機構則需要做好審慎的評估及配套措施,才能讓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