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經濟不景氣,加上農曆年後臨時工作機會結束,2月失業率果然飆新高。主計處23日公布98年2月份失業率,高達5.75%,創下民國67年調查啟動以來的歷史新高,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達5.62%,也是歷史新高。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還好有政府的促進就業計畫,讓失業率維持5字頭,如果沒有公部門釋出的就業機會,2月失業率恐怕將有6.1%。
2月失業率為5.75%,較去年同期驟增1.81個百分點,不計春節因素的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5.63%,也是連續11個月走揚,兩者皆創下歷史以來的新高紀錄。除失業人數62萬4千人,創下歷史新高外,「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達32萬9千人,也創下歷史新高,顯示這波不景氣導致關店、倒閉,已經嚴重影響到勞工的工作機會。
在這波不景氣,中高齡失業狀況最嚴重,2月份45歲到64歲的中高齡失業人數達到13萬8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也增加近6成之多,增幅是各年齡層之冠,由於中高齡失業者多屬非自願性失業,值得政府多留意。
此外,失業週數部分,平均是26.3週,較上月統計再延長0.2週,也就是說,失業後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找到新工作。
失業率趨勢,節節攀高,就業市場的寒冬,要等到何時結束?主計處表示,因為農曆春節因素的消除,加上部分行業景氣似乎已經觸底,3月失業率的增幅,可望減緩。
不過,從5月開始至8月,就是畢業生投入職場工作的時間,屆時初次尋職者將爆增,因為投入勞動力市場者多,失業率就會再增加。
此外,主計處也調查了1月份薪資與生產力,今年1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637萬人,較去年12月底減少1.39%,從去年9月開始,已經連續5個月呈現負成長,累計減少人數有27萬6千人。
工時也明顯減少,今年1月平均工時145.7小時,連續4個月較去年同期減少;加班工時4.3小時,也創歷史新低,較上月少了0.4小時,已經連續6個月與上月相比呈現負成長。
工時減少,平均薪資收入也受影響,1月份因為農曆春節,發放年終獎金,所以平均薪資達6萬8722元,但經常性薪資,則只有3萬5130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63%,經常性薪資連續4個月減少,4個月下來,累計減少了1505元,顯示勞工因不景氣而遇上減薪或休無薪假,已經衝擊到勞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