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今年以來,亞洲經濟雖然持續受到歐美的影響呈現疲弱走勢,但股市方面,卻與歐美股市開始出現脫鉤現象,甚至成為全球股市的領頭羊。
截至3月25日為止,MSCI北美指數累計下跌8.74%;MSCI歐洲指數下跌10.02%;而MSCI亞洲指數卻出現2.37%的漲幅,而且有別於2月中國獨強的態勢,3月份轉由台、韓擔綱演出,MSCI新興亞洲指數漲幅更高達17.2%。
施羅德投資表示,從最近亞股走勢可以預見,亞洲擁有穩健的基本面,只要市場投資信心恢復,各具題材的亞洲經濟體,都將成為股市上漲的助漲器。
此外,根據EPFR統計,上週全球資金持續逃離美國貨幣市場,流入新興亞洲的資金高達百億台幣,為所有新興市場之最,也可望為亞股帶來另一波資金行情。
許多投資人擔心亞股此次的反彈,是否會像之前一樣來去匆匆?施羅德投資認為,目前還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全球經濟的持續疲弱,仍是股市的一顆未爆彈,但這次亞股反彈顯然較具基本面支撐。雖然此次亞股反彈並非真正牛市的開端,但在各國政府的加持下,亞股可望從「無基之彈」到「有基可尋」,演變為時間較長的上漲行情。不過,預期未來6個月股市仍將面臨大幅波動的挑戰。
施羅德(環)新興亞洲基金經理人盧偉良即認為,尤其隨著時序邁入第二季,預期之前各國政府拯救經濟政策將陸續執行與發酵,近期陸續公佈的企業盈餘不再惡化,急單效應下產能利用率已出現回溫跡象。因此從產業面動態來看,Q2投資主軸仍以目前亞洲各國積極推動的基礎建設相關類股為加碼標的;另中國密集的「下鄉計畫」所衍生出的商機,包括消費、電子與通訊等類股,也是第二季看好的標的。
而施羅德投資根據歷史經驗分析也指出,過去30年亞股每8年景氣循環觸底,今年正是另一個底部。就中長期角度而言,新興亞洲將是不錯的投資選擇!除了基本面相對較佳外,近期亞洲貨幣走勢回穩使資金回流,也是支撐亞股走揚的力道之一。
另外,美國政府近來一連串的「印鈔救市」計畫,預期終將使美元回貶,而之前美元強勁升值時,紛紛將資金匯往美國的外資,亦可望將撤出的資金持續轉往基本面相對強勁的亞洲市場,並帶動另一波的資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