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經濟不景氣,連小朋友都會受到影響!為呼應四月兒童月,花旗銀行特別舉辦「親子理財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前(97)年本來有58.5%小朋友有零用錢,但去年掉到只剩47%,而且過半比例的學童,其實每週零用錢是低於一百元。
可是也因為零用錢變少,再加上花旗銀行與如果兒童劇團從去年開始,各地巡迴演出理財相關的舞台劇,現在會記帳的小朋友比例從29%,突飛猛進到64%,可見正確金錢觀念與相關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已逐漸培養。
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銀行業務處負責人李芸指出,可能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父母為有效控制金錢,去年給小朋友零用錢的比例慢慢降低。
不過李芸認為,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已經學會加減乘除,具備基本數理觀念,父母可以適度提供零用錢,培養小朋友的記帳習慣與責任感,學會決定與分配等能力,父母親也能夠藉此說明儲蓄、延緩消費、財務規劃、現金流等金融知識。
從調查結果來看,現在台灣的父母親,已經會開始多和小朋友討論一些用錢的方式,同時積極幫小朋友進行財務規劃,在平日的生活中,有三成父母會教導與鼓勵孩子記帳,和孩子討論家庭財務與零用錢的分配。
但在孩子眼中,部份家長的用錢方法並不高明。觀察父母理財行為後,有32%的孩童表示,父母買東西「不會比較價錢,不會選擇便宜的東西或商店」,其次則是「爸媽常常懶得煮飯,喜歡在外面吃東西」,都是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李芸建議,家庭儲蓄率至少要維持25%~30%的水準,才足夠應付突發狀況或安排退休計劃,目前國內有超過七成的父母,儲蓄率都屬合格,月光族的父母想要改善經濟狀況,應該要先從「量入為出」開始,就能逐漸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