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媒體報導某個前女立委最近似乎靠著拾荒維生,引起熱烈的討論,她過去立法院的同事大多感到驚訝無法接受。筆者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可能?就算沒當立委應該也還可以好好過生活啊!」。
這位女立委的真實生活狀況如何外人無法得知,但是這也顯現出許多行業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也隱藏著不可知的不穩定性及風險。最近也有朋友提起,當藝人真是好賺,隨隨便便就可以買名牌、住豪宅,這些看似高收入的行業真的永遠都這麼好嗎?
在銀行的風險評估中,民意代表、演藝人員等等通常歸類於收入不穩定的族群,在正常的情況之下,要跟銀行貸款往來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一般人認為這些人的收入很高,但是往往忽略了這些人的花費也很高!
以民意代表來說,一個月雖然有數十萬的收入,但是每月支出的助理費、交際費、紅白帖費用、交通費等等也高達數十萬。況且選舉時需要龐大的金錢支出,若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或者金主支援,很容易在離開民意代表的位置後,沒了利用價值,財務自然容易產生缺口。
反觀藝人也是如此,紅的時候買豪宅名車,一個月要繳的貸款動輒數十萬,加上演藝圈複雜的環境,很容易就失去自我。
筆者在銀行工作時,就曾經看過現在仍活躍於歌壇的創作男歌手,因為繳款紀錄奇差無比,所以申請信用卡被駁回的案例。也曾經看過知名的主持人,信用卡額度比一般上班族還低,原因就在於這些族群賺的快、花的也快,銀行無從評估後續的風險,所以乾脆採取保守的態度來應對。
其實把這些名人的收入及支出相抵之後,有些人的財務狀況,並不會比一般人好到哪去,甚至負債的數目是天文數字,但是這些名人的確有我們比不上的優勢,就是「調錢的能力」。
名人相交的對象大部分也是名人,因此能夠動用的資源也很多,許多人常常是動用關係「調錢」,挖東牆補西牆,當有一天不再出名的時候,財務黑洞就出現了!
因此,下次再有名人落難的新聞傳出時,大家也不用太驚訝,畢竟他們失去名人的身份加持後,跟你我一樣都只是一般人而已!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