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一樣的退休年齡 兩岸退休生活大不同
大陸預期比台灣長12年 越早準備退休金越好

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投資目標(圖/卡優新聞網)

卡優新聞網

  隨著戰後嬰兒潮陸續進入退休期,兩岸同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問題,退休議題成為四、五年級生的關注焦點。雖然兩岸預期退休年齡同為55歲,但預期退休生活卻相差12年。

 

  根據大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所做的中國人退休準備現狀調查,大陸的平均預期退休年齡是55歲,跟保德信投信在台灣做的退休準備現狀調查結果差不多,但對於退休後的日子有多長,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台灣預期退休生活是21年,大陸則預期是33年,足足比台灣多了12年!

 

  不過保德信投信也指出,不論是台灣或是大陸,雖然懷抱著退休的憧憬,但真正已經開始為退休準備的人,卻少之又少。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大陸:40%,2009/1,台灣:54,2007/10)都還未開始或僅剛開始做退休準備規劃。

 

  保德信投信理財中心詹千慧協理表示,現在醫藥科學發達,多數疾病都能即時得到治療,因此生存年齡延長是很自然的趨勢。不過,與其猜測自己能活到幾歲,不如算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多少退休老本,足以享受幾年安穩無憂的悠閒日子。

 

  根據理財專家試算,假設退休後每月生活水準3萬元,則退休生活的21年,共約需要756萬,如果退休生活是33年,則需要1,188萬。假如只準備了756萬,卻有33年的退休生活,則平均每月的可支配金額不到2萬元,比原先的金額少了3分之一,若退休金不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詹千慧表示,有些人以為退休是老人家的事,但事實上民眾在25-34歲開始為退休準備,並不算太早,反而壓力較小。可利用定時定額長期投資,發揮長期效益,且因為可承受的風險較高,因此投資標的可選擇波動較大的新興市場,或是特定單一產業。

 

  至於35-44歲才開始為退休打算的上班族,假如要達到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不但每月的投資金額要增加到24,000,同時因為可承受風險降低,投資的標的以選擇比較穩健的已開發國家或是區域型基金為宜。

 

  假如現在已經邁入45-54歲間,卻還沒有為退休金準備,在可承擔的風險相對偏低下,投資標的以全球、組合型為主。由於只剩10年多時間,因此每月要提撥的投資金額相當高,面對退休準備的壓力也較大。

 

  詹千慧指出,越晚開始為退休準備,可利用的投資工具與方式就越少,因此建議不管兩岸哪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退休金準備,還是越早開始準備越好。

 

不同人生階段每月投資金額試算表,如下表:

【2009/04/25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 關於卡優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5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錦州街25號5樓 TEL:(02)2522-338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尚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