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經濟部公布3月外銷訂單,負成長情況繼續獲得改善,3月外銷訂單金額239.4億美元,雖然年增率衰退24.29%,但月增率卻有18.99%的成長。3月外銷訂單金額較2月多了38.2億美元,這是去年底全球金融海嘯,重擊我國外銷訂單以來,連續第2個月出現回溫的訊號。
經濟部認為,1月的外銷訂單衰退幅度最大,但2月開始,受惠於急單效應,訂單慢慢回溫,從月增率來看,2月比1月好,而3月又比2月還好。經濟部同時也預估,台灣主力商品的訂單4月份應該還會呈現穩健成長。
經濟部指出,3月外銷訂單金額較2月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需求逐漸復甦當中。就接單貨品觀察,以資訊與通信產品較上年同期減少18.56%(13.3億美元),影響最大,這是因為歐洲地區的接單力道,還是比上年同期還弱了許多;其次是電子產品,較去年同期減少16.66%(11.8億美元),主因美洲地區消費需求受次貸風暴影響所致;至於精密儀器等產品,則是因為亞洲地區上年基期為歷史高點,基期太高,導致精密儀器等產品的訂單金額衰退幅度高達37.68%(10.4億美元)。
累計今年第1季外銷訂單金額為61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9.69%,如果跟上一季(97年第4季)相比,則是減少16.58%。對於未來接單的預期,廠商現在也比較樂觀,以電子、資通信產品和精密儀器等主力接單貨品來看,預期增加的廠商比預期減少的廠商多出26%。
觀察外銷接單的主要地區,中國大陸及香港以61.4億美元,重新成為台灣最大接單地區,其次是美國的接單56.1億美元、歐洲接單45億美元。不過,前三大主要接單地區的訂單減幅都不小,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年增率負成長29.38%,美國減幅23.43%,歐洲減少22.9%。
此外,3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雖然仍有26.03%的減幅,但月增率已有20.25%的成長,明顯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引發的急單效應發酵,及庫存回補需求的影響,其中占權重9成3的製造業的減幅,逐月縮小至3月的-26.78%,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