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這陣子財經節目探討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景氣到底回春了沒?」,這話題之所以熱門,完全是因為台股亮麗的表現,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經濟開始好轉了嗎?
經濟是不是開始好轉,財經專家有著各式各樣的數據來分析解說,一般民眾大概也聽得一頭霧水,筆者對於財經專家所提供的數據,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有些數值大家倒是可以參考一下。
台灣民眾的平均薪資水準及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都大幅的衰退,其中筆者最關心的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這三項指標尚未有任何好轉的跡象之前,景氣最多只是止跌,還談不上真正的回春。
歷經這波金融風暴之後,各大企業的心態比起過去保守了許多,在人力成本的控管上同樣較嚴格,在沒有確定大環境復甦之前,各家企業是不會輕易招募新人才的。而失業率尚未大幅下降之前,代表著在第一線感受市場的各行各業,也尚未完全復原,因此失業率絕對是判斷景氣是否回春的重要指標。
民眾平均薪資水準也是個重要指標,許多讀者在這波不景氣的過程中,面臨了無薪假、減薪,甚至是裁員的遭遇。企業若是賺大錢,員工的薪資自然會增加,整體的經濟環境熱絡,企業自然就會賺錢,所以從民眾平均薪資所得的起伏,也可間接判斷企業經營的狀態,既然平均薪資水準下滑如此之快,因此目前對於景氣的看法,實在沒有太樂觀的理由。
最後就是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如此難看的數字也是史上少見,數字會說話,在判斷景氣是否觸底開始回升,以上這些數據一定要回升,才能代表景氣開始回溫了,而非因為股市熱絡,就代表景氣轉好。
雖然政府發布的這些數據,都是第一季相關數據,不能代表現況,但是政府發布的數據通常會稍微美化才公布,因此實際狀況或許比數字所呈現的還要糟糕。
7月政府應該會公布第二季的經濟指標數據,屆時我們可再觀察這些指標是否回穩。總而言之,經濟是否回春可以用這些簡單的指標來判斷,自己清楚了解這些數據所代表的意義之後,在投資行為上才不會亂了方向。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