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看著電視台紛紛製播了賑災捐款的節目,相信許多人都會伸出援手,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每次台灣發生災害時,很多單位就會出現呼籲民眾捐助善款,這時民眾心中就會產生一個問號,「我該捐給哪個單位?我捐出去的錢到哪去了?我捐出去的錢會備妥善利用嗎?」
過去我捐錢有個心態,錢捐出去之後的事情,就不是我能控制,所以不用太在意,但是我仍然想跟讀者分享錢該如何捐,期望每一分錢都能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當有災害發生,政府一定會設置捐款帳號,最常見的就是內政部及地方政府的捐款帳號。過去台灣法治及人道觀念尚未普及時,許多人都擔心捐錢給政府之後,會落入不肖官員的口袋裡,但是隨著資訊透明及網路快速發達,這樣的疑慮應該可以減到最低。
唯一需要考慮的是捐錢給政府之後,政府運用這些捐款的「速度」,政府運用善款最大的比例,是在災後重建,例如:蓋學校、修路造橋、災民安身之所等等。當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救災,所以這時捐錢給政府實際效用不大,捐給民間慈善團體的效率,反而會比政府快很多。
根據新聞報導,慈濟在第一時間已經把急難金送到災民手上,所以災害初期,筆者建議可盡量捐給民間有公信力的機構,災後重建的時候,可再捐給政府機構,畢竟政府才是災後重建最主要的負責機關。
每次災難發生之後,筆者最擔心的就是失親的孩童,想到他們往後要獨自一人面對成長的路程,心中就一陣難過,所以災後的捐款,筆者呼籲大家可以多捐給類似兒福聯盟這種單位,讓更多受到傷害的孩童可以得到幫助。
捐款代表了一份願意助人的心力,但是募捐單位的執行力,更是這些捐款能否有效運用的關鍵。民間單位的執行力大家都知道,政府單位的執行力,就還要加油了!
昨天晚上看到某位官員打電話進政論節目,為自己在父親節晚上聚餐辯駁,看了實在令人生氣!想到錢捐給政府之後,竟要讓這些官員來執行運用,就無言以對,只能期望我們的政府官員多加油,災後重建時別再漫不經心,否則不只對不起這些捐款的人民,直接受害的更會是這些災民!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