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常聽到廣告流行語要時下年輕人「勇敢做自己」,但「忠於自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同儕眼光往往帶來極大的壓力。哈佛人出版社新書《風偶的約定》就是在探討青少年如何歷經巨變,而一步步從懵懂無知蛻變為成熟理性、最終找到人生的學習方法與方向。
《風偶的約定》敘述十六歲主角布倫特因為過著不斷搬家、轉學的生活,所以總是害怕被同學排擠。每到一間新學校最重要的事,就是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設法躋身菁英族群。
布倫特在一場派對上遭受挫折之後,酒駕意外地造成一場車禍,奪走了一條少女的寶貴生命;為了補償他的罪愆,布倫特只好答應少女的母親:踏上一段奇妙的巴士旅程,前往美國國土的四個角落去設置親手製作的「風偶」。
哈佛人出版社編輯Michelle解釋,「風偶」是一種以風力轉動的戶外裝飾品,失去生命的少女從小最喜歡的玩具就是一組風偶,每個經過庭院看到這組風偶的人都會發出微笑,因此少女的媽媽希望布倫特能夠在美國的四個角落都能設置一個風偶,讓少女喜歡幫助別人與熱愛生命的精神能永遠傳下去。
Michelle也提到,其實布倫特剛開始不是很懂得少女母親的意思,但是在風偶一個接一個完成的過程中,布倫特逐漸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值得觀察、等待探索的事物在等著他,以前自己竟然只在意受不受同學歡迎,而沒發現世界上存在著眾多奇妙的萬物!布倫特原本支離破碎的靈魂也彷彿逐漸拼湊、得到了重生,隨風轉動出新的生命力量。
Michelle極力建議讀者在跟著布倫特尋找自我的同時,也別忘了欣賞作者保羅.佛萊許曼(Paul Fleischman)寫作上的巧妙布局。書中以一段布倫特在旅程上製作風偶的過程、一段因風偶而受影響的人的故事交錯而成,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猜測布倫特這回所製作的風偶,影響到了哪些人?這樣的情節鋪陳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少的閱讀趣味。
《風偶的約定》作者保羅.佛萊許曼曾經以Graven Images及Joyful Noise: Poems for Two Voices分別獲得美國紐伯瑞文學獎的銀獎與金獎。保羅.佛萊許曼在十九歲時以單車及火車進行橫越國度的旅行,最後在新罕布夏州一間屋齡超過兩百年的老房子裡居住數年,過著十八世紀風格的生活──砍柴生火、缺乏電力、沒有電話,這段日子讓他對舊時代產生濃厚興趣,並在日後創作以新英格蘭地區為主要場景的歷史故事,也許這樣的經歷也正是《風偶的約定》當中主角獨自踏上旅程的寫照。
雖然「勇敢做自己」是很容易喊出來的口號,但是背後需要更深沉的反省與實踐,Michelle建議少男少女們不妨翻翻《風偶的約定》,跟著主角進行一趟探詢自我及勇氣之旅,更多相關訊息請上誠品網路書店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