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投資人不用再是道聽塗說的「菜籃族」了。世新大學與今周刊合作,進行台灣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發現投資人近9成經常掛在網路上,而投資行為與上網行為,有明顯的交集。在受訪者中近7成將財經網站及社群,視為主要投資資訊來源,而最常瀏覽的財經網站前三名,分別是:雅虎奇摩理財網、鉅亨網、自己開戶的證券公司網站。
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媒體傳播及財經網站,是網路投資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但卻不是最信任的資訊來源。受訪者表示,親友推荐和理專介紹等選項,反而領先網站及媒體。因此對網路投資族而言,網路的功能,只在資訊的蒐集,並無法左右投資行為,真正能讓投資人拿出白花花的銀子投資的,還是得靠親友或理專的建議。
調查也發現,讓投資人花最多時間的網路工具或是網站,依序是MSN、個人或網友的部落格,以及facebook,但在年輕人中很流行的plurk,投資人則很少使用到。
網路投資族上網最常看的資訊,以客觀事實的報導居多,超過6成,其次是網友對事情的分析與看法;最常上網搜尋的財經資訊,則是即時新聞,財金相關知或金融產品介紹,以及投資專家的分析,所占比例明顯少了很多。
比較特別的是,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偏愛觀看資訊的種類,與在金融風暴中受傷程度有關,偏愛客觀事實報導的投資人,在金融海嘯中,有14.8%的人受傷慘重,而偏重觀看網友個人的主觀經歷和感受的投資人,在金融海嘯中受傷慘重的,只有9.5%。
投資人與網友的互動程度,也與金融海嘯中受創程度相關,在網路上看到好文章,會推文與網友分享的投資人,12%的人在金融風暴中受到重創,但幾乎不推文的投資人,卻有19.1%的人,這次金融海嘯中投資大失利。
整體而言,台灣投資人的E化程度很高,平均每天花3.5小時在網路上,願與網友互動的投資人,受金融風暴影響的程度較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