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許多家長積極培養孩子的多項才藝,希望孩子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但是若這些才藝並非孩子真正的興趣,難免到最後這些才藝的成就,卻變成家長的成就,不僅孩子不快樂,也喪失了原本學習才藝的美意。
哈佛人出版社是國內難得為孩子出版西洋棋教學的書籍,繼《大家來學西洋棋》與《50個西洋棋絕招》後,又再度於十月底推出《50個西洋棋戰術》,希望可以讓喜歡西洋棋的小朋友,更深入西洋棋的世界。
特別的是,《50個西洋棋戰術》是由年僅十四歲的呂嘉昕所翻譯,當初他翻譯《大家來學西洋棋》也才十一歲。回想起呂嘉昕初次接觸西洋棋的情景,哈佛人出版社執行長張錦娥提到:「幾年前,我前往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攻讀碩士,帶著當時只有八歲的嘉昕同行。由於課業繁重,我經常帶他去社區圖書館讀書。嘉昕非常活潑好動,常和圖書館員阿姨們聊天,打聽哪些書籍最熱門和哪些活動最有趣。就這樣偶然間嘉昕參與了西洋棋的活動,久而久之,他花在棋室裡的時間越來越長。」
當時張錦娥認為嘉昕願意花這個多時間,應該是對西洋棋非常有興趣,因此也抱持著鼓勵的態度。後來嘉昕十歲的時候,返回台灣重回台灣的教育環境,但在這過程中,他們仍舊利用國內國外的各種資源,繼續讓嘉昕下西洋棋。
張錦娥笑著說,當初會讓嘉昕翻譯西洋棋書,一方面是因為他對西洋棋有興趣,而國內又相當缺乏西洋棋的教學書;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嘉昕的國語實在是太糟糕了!」,所以希望他能夠藉著興趣來提升語文程度。沒想到這樣的做法,真的比要他背國語課本還要有效!
從嘉昕學習西洋棋的過程中,張錦娥認為自己有幸見識到西洋棋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她提到:「很難想像在全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都有西洋棋手,歐洲的高速鐵路座位還附有西洋棋側桌,很多歐美公園也建有大型西洋棋供人賞玩。」
張錦娥進一步表示,這幾年的翻譯書籍,例如《哈利波特》、《法蘭德斯棋盤》及《暮光之城》等,西洋棋都穿插其中。某次電視影集中播出美國總統辦公室,也有張西洋棋桌。凡此種種,都讓我大開眼界,彷彿西洋棋和英語一樣是世界語言之一。
她也建議家長從更廣的面向,去看孩子的才藝與課業學習。如果只侷限在第一或第二名的數字迷思,孩子很快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反而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甚麼?她在就讀台大或哈佛時就曾看過不少例子。
因此,她一直強調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他才甘願為這項興趣去努力及付出。她也理解家長很容易有「虛榮感」,因為「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成就」更值得高興。但是,張錦娥相信只要多從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去想,調整心態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