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近來市場上掀起了台塑聯名卡及富邦A卡的大戰,是從卡債風暴以來難得一見的市場戰爭,也為沉寂以久的信用卡市場增溫不少,隨著行銷戰爭越演越烈,消基會出面指出,認為某些廣告誇大不實有欺騙消費者嫌疑,今天我就來舉幾個信用卡常用的行銷方式,各位下次可以睜大眼留意一下。
過去銀行信用卡最常用的行銷活動,就是強調免年費,消費者看到DM或是廣告往往會被免年費三個大字所吸引,這時千萬要睜大眼睛找找有沒附帶條件,免年費活動最常提出的附帶條件便是每年要刷卡X次以上、每月要刷一定的金額,或者是一整年要刷滿多少的金額等等。
再來就是這次台塑的聯名卡,廣告一直強打加油每公升降6元,我初次看到廣告時想說這麼好康要趕快去辦卡,後來仔細看廣告上的內容,才知道是每月首刷才有優惠,並且一定要到指定的加油站,我看了之後便打消辦卡的念頭了,因為我常出沒的地區根本沒有這些加油站,對我來說這樣的優惠措施是無效的,可是我相信很多人應該是看到廣告強打每公升降6元之後,就衝動去辦卡了。
前述是銀行為了吸引一般民眾辦卡所搞出來的一些花招。辦完卡之後,當然就要刺激消費了,最常推出的活動有幾種:
(一)只要刷卡X次便送高級的精美贈品,可是往往在刷卡X次的背後,會要求卡友加付一些金額,方可得到贈品。
(二)刷卡紅利積點加倍送,我過去就曾經上過當,以為在活動期間內只要刷卡紅利積點便可以加倍,結果竟然是有指定的消費地點,可是當卡友覺得被騙向銀行申訴時,銀行會理直氣壯的跟消費者說,是卡友自己沒看清楚活動方式,這些年來這類的糾紛層出不窮。
(三)旅遊優惠,過去有某家銀行曾經推出過一個活動,只要是這家銀行的新卡友,就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暢遊香港,後來卡友才發現旅行社的規範一堆,比如說限定出團日期、要額外加一些費用等等,那波的活動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最後好像還是政府單位出面協調,才使活動紛爭圓滿落幕。
長期以來銀行的行銷大多就是用這種方法,筆者當然知道在電視或平面媒體上,銀行一定會把相關的活動辦法寫的很清楚,但呈現方式卻往往不成比例。在此建議金管會,嚴格規範銀行行銷活動辦法的呈現方式,要比照『謹慎理財信用至上』8個大字,佔有一定的版面大小,否則消費糾紛只會增加。
最後說個題外話,金管會最近要解決某些銀行假借分期付款、真辦信用貸款的行為,我實在覺得很好笑,這情況已經好幾年了。筆者之前的文章也曾提過這類型的例子,我們的主管機關怎麼現在才處理??所以筆者今天所提到銀行做行銷活動的一些問題,也請政府單位多注意,不要幾年後才發現問題嚴重性想要處理,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