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曾任央行副總裁的前財政部長許嘉棟在一場座談會上指出,台灣可能陷入「經濟民粹」泥淖中;他並以兩岸近十多年的發展比較,認為「台灣在經濟民粹下,走倒退路」,若是不能讓經濟專業發聲,台灣的經濟則有可能走回路。筆者觀察這幾年來「民粹」一詞遭到濫用,當一方的政策受到社會大眾反對時,便會指責另一方操作「民粹」,但事實真相是什麼呢?
首先筆者對於許前部長拿台灣與中國做比較,認為台灣太過「民粹」,這一點我非常不能認同,海峽兩岸的政治狀況迥然不同,大陸是共產專政,台灣是民主自由,在民主自由的國家由於媒體自由、資訊發達,各種意見本來就容易形成一股媒體輿論的壓力,若要藉此說明中國尊重經濟專業,而台灣大搞經濟民粹,實在很難讓人信服,畢竟兩岸的政治環境實在是天差地遠。
以油價要不要凍漲為例,許多媒體名嘴及財經專家都說凍漲是不公平的,是讓用油少的用戶去補貼用油大戶,問題是一般民眾有多少人了解這些理論?民眾在乎的是油價調漲過程公開透明嗎?明天加油時要多付多少錢?中油公司的經營績效好嗎?轉眼又到了發年終獎金的時刻,中油公司還是要發給員工高額年終獎金嗎?如此社會觀感不佳的事情是民粹嗎?人民及媒體反對難道不應該嗎?
再來看看能源稅開徵,許多教授同樣指出,民眾並不懂為何要開徵能源稅,能源稅開徵其實有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一昧鼓動民眾不滿的情緒就是民粹,問題是這些所謂的經濟專家們,你們推出政策時有想過要如何讓民眾了解嗎?如果一昧指責民眾又大搞民粹,那就不要怪媒體及民眾反過來指責這些專家們傲慢了!
最後來看許前部長提出的高鐵肥貓事件,他認為台灣的民粹逼走了這些外籍專業人士,如果台灣高鐵能夠對外說明這些專業人士的功能、為什麼高鐵非他不可,在其它國家的薪資待遇等等,如此一來台灣社會反彈會如此大嗎?
筆者不否認台灣的確存在著某些「民粹」,甚至有些媒體及政黨更喜歡操弄民粹,來獲取自身的利益,如果政府單位能夠把相關政策說明到極致,讓絕大部分的民眾清楚了解,自然會壓縮有心人士操弄民粹的空間及效果。
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社會,別動不動就把「民粹」的大帽子搬出來,指責別人民粹之前,請這些經濟專業人士也先檢討自己溝通是否出了問題,這樣才有助於國家社會的進步。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