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拜媒體發達之賜,各種談話性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因此螢光幕前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專家」。而「理盲而濫情」這幾個字最近常出現在媒體上,從新流感疫苗、美牛進口等政策遭受媒體輿論質疑時,便會有人攻擊這些言論是「理盲而濫情」,並且痛批提出質疑的人不是專家,不要亂講話,我並不否認社會上有理盲濫情的現象,但是台灣社會就是有太多專家爭相發言,才導致社會混亂。
前年股市9000多點時,某財經專家在節目上,大談政府有多少銀彈準備投入股市,所以股市絕對可以上萬點。當金融風暴發生時,台股一路跌到4000多點,該專家又說台股會下探3000點,結果這兩個情況並沒有發生,也沒看到這專家出面解釋。
再來看看某企業回台發行TDR,除了掛牌首日漲停表現亮眼之外,其餘天數幾乎是跌跌不休,這在股市交易其實是正常的狀況。但是在這家企業TDR正式掛牌之前,媒體上一堆財經專家,甚至有政論節目皆高度看好這家TDR的表現,不斷吹捧各大企業紛紛看好ECFA簽訂後的台灣,所以將會有更多企業回台上市等等,看著這家指標企業TDR近日的表現,這些專家及節目怎麼悶不吭聲了?
而這兩周的例子就是「國際熱錢」,某些專家及媒體刻意炒作國際熱錢來台的消息,甚至不能認同央行阻絕熱錢的作法,這些專家的論點是熱錢不一定不好,就看政府如何管控,而且熱錢來台是因為經濟好轉,所以應該持正面態度看待熱錢,台灣股市也會因此受惠。
這些人的言論背後目的,筆者不願猜測!但是熱錢來台的目的是「炒作」,並非真正的投資,也不代表台灣經濟基本面轉好,這些專家並沒有告訴民眾一旦熱錢炒作過後,股市散戶若來不及下車,將會受傷慘重,一昧透過自身言論的影響力,美化台灣經濟環境,受害的還是一般民眾。
筆者認為真正的專家應該是隨時能夠掌握社會脈動,並且謙遜的吸收各方的建議及批評,尤其是財經專家們更應該謹言慎行,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牽動許多人的投資行為,若是這些人成了替特定機構護航的「御用專家」,那麼不只失去了專業人士的格調,更可能讓廣大的群眾遭受財產的損失,專家們拿出你的良心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