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在名氣達到巔峰時,披頭四樂團曾自誇,「此刻披頭四比耶穌還要受歡迎」,在當時引發許多人反彈,不少人舉辦針對披頭四的抗議活動。雖然後來約翰藍儂很快道歉,但天主教會仍然不諒解披頭四樂團的許多行為。
不過,如今在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的同意下,天主教會正式賦予披頭四官方認可,原諒他們的言行。教廷報紙《羅馬觀察報》表示:「儘管他們不算是年輕人的最好榜樣,他們也不算是最壞的,他們的美麗曲調改變了音樂,不斷釋出喜悅。在隨後的40年裡,披頭四的創意仍然震撼四方,對飽受錄音工業攻擊的音樂愛好者而言,他們是一種慰藉。」
的確,在一九六○年代,披頭四樂團的風潮席捲了歐美國家,甚至產生了所謂的「披頭四狂熱」,只要是他們4人所到之處,一定萬人空巷。但也因為名氣太響亮,讓他們必須不斷巡迴開演唱會,滿足歌迷的需求,卻無法專注於歌曲創作。
對此,這4位年輕人感到非常不快樂,於是披頭四大膽決定永遠不再舉辦巡迴演唱會,而是把大部份時間用來創作新歌曲。他們不只創作社會大眾喜歡聽的音樂,更走在時代前端,將許多當代的思潮和呼聲,融入他們的歌曲中。
例如,在一九六○年代末期,許多青年人對戰爭、種族歧視、環境污染感到厭惡,於是披頭四樂團就寫了一首《只要有愛》,反應出年輕人的想法。而為了這首歌,他們4人聚集了許多朋友,大家手牽手圍成一圈,一遍又一遍重覆「愛」這個字。
而另外一首歌《露西戴著鑽石在天上》,也挑起了人們的爭議,因為有些人認為約翰藍儂在影射一種當時很常見的迷幻藥LSD,另外有些人根本猜不透歌詞的意義。
也許披頭四樂團不是聖賢,但他們卻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思潮和音樂。若想對披頭四樂團有更多了解,可參考「哈佛人出版社」出版的《披頭四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