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經濟部發布今(99)年3月份工業生產指數120.3,創下史上新高紀錄,與去(98)年同期相比,工業生產大增39.2%,連續5個月呈2位數字的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分析原因,主要是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腳步走穩,兩岸經貿往來逐漸活絡,激勵我國外銷接單再創新高所致。
3月工業各類別的年成長情況,製造業較去年同期成長42.01%、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成長8.74%,用水供應業成長0.92%,但建築工程業下跌18.56%、礦業及土石採取業下跌9.5%。
以今年第1季的表現觀察,工業生產成長幅度更大,達47.12%,為歷年單季最高紀錄,其中製造業增加50.59%,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等,分別增加:4.17%、9.53%、1%,只有建築工程業減少7.61%。
根據調查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預測4月生產將較3月增加者的比率為20.19%,持平者比率為71.72%,減少者的比率是8.09%,因此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為56.05,顯示4月製造業生產將持續穩健擴張。
經濟部則引述IMF上修我國經濟成長率,佐證我國經濟成長「復甦態勢明確」,IMF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4.2%,其中我國經濟成長上修的幅度特別明顯,由1月預測的3.7%,上修至6.5%,大幅領先其他亞洲四小龍(新加坡5.7%、香港5%、南韓4.5%)
經濟部更進一步引用近期國內各單位陸續發布的數據,證明台灣的經濟復甦態勢明顯、經濟展望樂觀。外貿動能方面,今年第1季出進口金額雙雙創歷年同期次高、3月外銷訂單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內需市場方面,觀察民間消費最好的指標「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持續貢獻2位數字的成長;與國內投資相關的資本設備及機械進口,第1季分別成長7成及1倍;僑外投資第1季成長5成,顯示民間投資動能回復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在生產方面,工業生產指數創歷史新高,內需市場明顯「由溫轉熱」。而就業市場方面,因關廠歇業的失業人數下降,就業機會增加,顯示經濟景氣好轉已經讓就業市場回溫,勞動市場情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