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看到卡優新聞改版內心真的非常感動,短短的時間之內能有如此成績,實在非常不容易,這樣的媒體需要大家更用力支持。看見卡優換新裝,也讓我想到最近國內企業,也掀起一股換新裝的熱潮。之前是金融業,現在連電子產業也搭上了這股熱潮,透過外資的併購,展現出全新的企業風貌,這樣的熱潮將對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近來金管會正在清查,還有哪些企業準備下市,並不是這些企業體質不好,而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跟外資法人合作,變身為「外商」,藉以規避台灣許多不合時宜的金管政策,只要有企業放出即將被併購的風聲,股價一定往上漲,這代表著投資大眾對於現在的政經環境是沒有信心的。假若眾多的大型企業都藉由此種模式出走,台灣屆時還剩下什麼?金融業及電子業是台股的兩大命脈,公司下市對於整體股票市場的衝擊,是絕對存在的,這彷彿是這些企業對於現在的政府發出無言的抗議。你要採取鎖國政策,我就變身為外商公司逃避法規,這股風潮如果不停歇,就會變相的成為台灣政府在賣祖產,等到賣光的那一天,台灣經濟的主體性就消失了,屆時將會變相成為外資的經濟殖民地,然而更多的外資法人視台灣為前進大陸的跳板,等到成功進入大陸之後,這些外資還會認真看待台灣市場嗎?我不敢想也不願意去想。
而會影響到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莫過於金融業被整併,因為整併之後會馬上對於消費者產生影響。以渣打收購竹商銀為例,渣打銀行過去的內部規範,是持卡人只要有超過3次以上的遲繳記錄,信用卡就被鎖起來不能用了,相對於本國銀行的政策更為嚴苛,若是真的把新制度導入本國銀行,一些消費者一定哇哇大叫。因為外商銀行向來要的就是優質客戶,久而久之一些非優質客戶就回流至本國銀行,惡性循環之下,外商銀行的競爭力將遙遙領先本土銀行。
諸如此類的隱憂將會陸續發生,可是這時對於投資大眾來說,只要選對了股票投資,尤其在外資看上的那一段時間,往往可以大賺一筆。對於市井小民來說只要有錢賺就好,管它未來的經濟狀況會如何。想想也是,既然大環境演變到了現在這樣,能賺錢當然要把握時機,這或許也是政府的一項德政?!往後誰還敢說經濟不好大家沒錢賺?!被人家當作經濟殖民地搞不好也不錯,不是嗎?